第100章 中原易主,南阳定策

2025-11-02 2008字 0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曹操官渡大捷的消息,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瞬间冻结了宛城内外刚刚因解围而升腾的欢庆气氛。那份由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军报,此刻正静静摊在郡守府的案几上,墨迹犹新,却重若千钧。每一个字都像淬火的钢针,扎在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头。

"袁本初...竟败得如此之快?"刘擎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扶着案几的手指微微发白,尽管竭力维持着宗室威严,但眼中的惊惶却难以完全掩饰。毕竟,那是雄踞河北、带甲百万的袁绍啊!

高顺猛地一拳砸在身旁的梁柱上,震得屋顶簌簌落尘,他虎目圆睁,声音嘶哑:"曹贼...竟真成了气候!"这位身经百战的悍将,此刻也难掩心中的震动。

石韬捻着胡须的手停在半空,久久未动,最终化作一声长叹:"中原易主,天下震动。接下来,恐怕就要轮到我们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投向了始终沉默的林凡。

林凡站在窗前,背影挺拔如松,仿佛与窗外沉沉的暮色融为一体。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窗棂,目光投向北方那片如今已尽属曹操的广袤天地。官渡之战的结局,他并非没有预料,但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彻底,还是超出了他的预计。

"军师..."刘擎忍不住出声,语气中带着前所未有的依赖。

林凡缓缓转身,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有一双眸子亮得惊人,仿佛能洞穿这重重迷雾。他没有立即回应众人的焦虑,而是走到地图前,手指轻轻点在了许都的位置。

"曹操胜了,但未必就是我们的末日。"他的声音平静如水,却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官渡一战,曹操虽胜,也是惨胜。袁绍虽败,河北根基尚在,曹操想要彻底平定北方,非一朝一夕之功。"

他的手指向南移动,划过宛城,最终停在襄阳。"此时此刻,最该担心的,不是我们,而是刘景升。"

林凡的分析,如同一道亮光,刺破了笼罩在众人心头的阴霾。

"军师的意思是..."石韬若有所思。

"曹操新胜,气势正盛,下一步必是挟大胜之威,震慑四方。荆州富庶,又地处要冲,刘表暗弱,岂能不成为曹操眼中之食?"林凡的指尖在襄阳重重一点,"而我们南阳,恰好处在曹操南下荆州的必经之路上。对曹操而言,我们是钉子;对刘表而言,我们却是屏障。"

高顺眼睛一亮:"如此说来,刘表反而要倚重我们?"

"至少在曹操明确南下意图之前,他会极力拉拢,至少是稳住我们。"林凡肯定道,"这便是我们的机会,也是我们唯一的机会。"

他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变得斩钉截铁:"我们必须利用这个短暂的喘息之机,做三件事。"

"第一,整军备武,稳固根本。"林凡看向高顺,"高将军,黄祖虽退,但元气未伤。我军连番征战,伤亡不小,新兵居多。接下来,你的首要任务便是整训军队,汰弱留强,尤其是要加紧操练针对骑兵的战术。曹操麾下虎豹骑,绝非黄祖之流可比。"

"末将明白!"高顺抱拳,眼中燃起斗志,"必在最短时间内,练出一支可战之兵!"

"第二,抚民积谷,充实府库。"林凡转向石韬,"广元兄,南阳新定,民生疲敝。当务之急是减免赋税,鼓励耕织,安抚流民。同时,要暗中加大粮草储备,修缮武库。我们要让南阳,成为一块啃不动的硬骨头。"

石韬郑重点头:"韬必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第三,合纵连横,广结外援。"林凡的目光变得深邃,"与江东的盟约只是第一步。我们要派出使者,西结张鲁,南连五溪蛮,哪怕不能得其助,也要令其不与我为敌。更重要的是..."他顿了顿,"我们要设法与河北的袁尚、袁谭取得联系。"

"联系二袁?"刘擎有些不解,"他们新遭大败,还能有何作为?"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林凡解释道,"袁氏在河北经营四世,树大根深。二袁虽败,但若得喘息之机,未必不能重整旗鼓。我们不需要他们战胜曹操,只需要他们能在北面牵制曹操的精力,为我们争取时间。"

一番剖析,条理清晰,目标明确,让原本惶惑的众人渐渐安下心来。

"此外,"林凡补充道,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我们还要给曹操找点'麻烦'。"

他走到书案前,提笔疾书。"可令'暗羽'在许都及中原各地散播流言,就说曹操有意南征荆州,甚至...有意迁都襄阳。"

"迁都襄阳?"徐凡惊呼,"此计甚毒!若流言传入刘表耳中,只怕他睡觉都不安稳了!"

"正是要让他不安。"林凡冷笑,"刘表越是不安,就越要倚重我们,也就越不敢在此时与我们翻脸。同时,这流言也能试探曹操的真实意图。"

计议已定,整个南阳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

接下来的一个月,南阳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紧张建设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