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平息惊澜

2025-10-27 2102字 0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难怪!那画风如此写实逼真,前所未见,若非心思机巧、观察入微如明慧郡主,谁能为之?”

“《念崔、成二君文》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原来皆是出自她一人之手!此文此画,皆可传世啊!”

“了不得,真是了不得!诗文书画,经济庶务,竟集于一身,还是位女子……”

杜佑捻须的手都忘了动作,眼中满是激赏。

李素等人更是心潮澎湃,若能由提出“横渠四句”、作《念崔、成二君文》的明慧郡主亲自为他们绘制“功臣图”,这意义和分量,岂是寻常画师可比?

简直是莫大的荣耀!

惊叹、难以置信、由衷佩服、复杂算计……

各种目光交织在刘绰身上,她立于殿中,虽微微垂首以示恭谨,背脊却挺得笔直。

龙椅上,李纯眼中的惊愕渐渐化为一种极其复杂的情绪。

他想起那幅幅栩栩如生、直击人心的画像,想起《念崔、成二君文》中力透纸背的浩然之气,再看向殿中这个年纪轻轻却已屡立奇功、此刻又给他带来如此震撼的女子。

他需要能臣,需要能为他稳定江山、开创局面的人,刘绰无疑是这样的人,甚至远超他的预期。

但这样一个人,心思之巧,能力之强,声望之隆,却又让他心底最深处的那根弦微微绷紧。

难怪当年皇祖父要把司天台十个官正全都找来给她观相!

若非她不是后宫之人,又已嫁作臣妇,任谁能不想起武皇?

不起忌惮之心?

好在她只是一个女子,一个身处皇家之外的女子。

一个皇宫外头的女子就算有再大的本事,又能掀起多大的风浪?

不过……

若她真是母仪天下的命格,皇祖父会将她赐给我还是父皇?

他忍不住看了看身旁的郭贵妃,那时,他是有太子妃的。

这样一想,后背不禁有些发凉。

若当年刘绰的婚约真被取消,继而嫁给父皇,那不就成了他的嫡母?

若刘绰成了他的嫡母,有她悉心照料,帮忙处理恼人的公务,父皇的身体或许不会那么早……

那他就绝不可能早早登基了……

俱文珍一直在观察着皇帝的脸色,低垂的眼帘下寒光一闪。

刘绰是“丹心客”?这消息比他预想的更棘手。

这意味着她不仅在实务和舆论上影响力巨大,更掌握了一种足以让权贵趋之若鹜的“技艺”。

他飞快地盘算着,如何将此事转化为攻击她的武器。

杜秋娘说得对,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而他,就是那摧林的风,湍岸的流!

陪同皇帝出席的郭贵妃,指甲几乎掐进掌心。

刘绰拒绝她的拉拢,转眼间却又以这样一种耀眼的方式,再次成为全场焦点。

难怪李宁身为皇长子,却巴巴地去参加她儿子的满月宴。

难怪母亲说,若想获得赵郡李氏对宥儿的支持,就得从刘绰这里下手。

母亲看中的是她在民间和士林中的声望!

在一片嘈杂中,李纯终于再次开口,说出了一句差点把刘绰吓死的话:“刘卿,你还有多少本事,是朕不知道的?”

嗯?这台词?我是不是在哪里听过?

顾若兰抬起头,竖起耳朵:要是把本事二字,改成惊喜,那味儿就正了。

她看向刘绰,刘绰心里也在打着鼓:还好还好,说的是本事,不是惊喜!

郭贵妃也笑着问:“是啊,郡主画技了得,不知师承哪位名家?”

“陛下、娘娘谬赞!”刘绰深吸一口气,抬头迎上皇帝的目光,尽量露出憨傻的气质来:“臣于绘画一道,不过是闲暇时信笔涂鸦,偶得些许心得,难登大雅之堂。

此前未曾禀明,实因雕虫小技,不敢以此叨扰圣听。能为陛下分忧,为忠良留影,是臣之本分,亦是臣之荣幸。”

“这画法竟是郡主自创的?真是了不起!”郭贵妃看向皇帝,“陛下,明慧郡主画技通神,笔下人物栩栩如生,宛若镜中映影,妾心下实在好奇不已。不知郡主所用,是何等精妙画法?”

“是啊,郡主可否为我等解惑?”

席上瞬间便有不少臣子热情附和,这段时间为了搞清楚谁是丹心客,他们都快把长安城翻过来了!

素描画法毕竟跟传统国画画法差别太大。

刘绰心知这是必经的一关。自然早有准备。

她声音清朗,缓缓解释道:

“臣偶然在西市见异域商旅用炭条记账,就想若用炭条来作画,或许不错,便常在家中练习。

此画法的核心是‘观察’与‘写形’四字。用炭条,在纸上反复勾勒物象之轮廓、明暗,力求其形准,其态真,犹如匠人测绘,力求毫厘不差。

说起来,更像是格物致知的一种笨办法,重于‘技’,而远未及‘道’。

然则,人物之风骨、气韵、精神,这些画中之‘魂’,却非单靠精准描摹所能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