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速成班够用就行

2025-11-03 2095字 0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张克抬头,目光落在羊溪黝黑的脸上,想起了未问完的事:“刚结业的这帮十三四岁的崽,你准备怎么安排?”

羊溪挺直身子,双手垂在身侧,语气条理清晰:“回侯爷,已经分配妥当了!

济南府、真定府还有燕京府,现在缺大量能算术、会写字的人——不管是工坊记账,还是衙门文书,都缺人。

孙军师早早就跟我打过招呼,把人按各地需求分好了。

他们能享受燕山军士兵的军饷,每月二两银子,不过没有职分田,也算安稳。”

“其实人数还不够用呢!

真定府十县的工坊刚扩产,每个县都来要新人;

燕京府这边,工程量登记、田亩丈量,也缺人手。

而且他们年纪太小,身子骨还没长硬,不适合往军队送,怕扛不住训练。

半年前,总参谋长吴启过来看到年纪稍大些的学员,就抽调了几百个,让他们做了‘白袖套’;

就是军中的纠察,专门管纪律,倒也用得顺手。”

张克微微点头,心里了然——怪不得他发现军中有些少年兵当纠察,原来是早从羊溪这儿要人了。

看来哪怕是这一年速成班出来的人,根本不用他操心安置;

自己嫡系各管一摊,早把这些“识字的娃娃”提前分完了。

这也不奇怪,在这个大多数人目不识丁的时代,能接受燕山军一年的相对系统实用教育——认千字、算加减乘除、懂基本文书格式,就足以胜任工头、账房、基层文书这些活儿。

虽说速成比不得十年寒窗的,可眼下燕州百废待兴,正是缺人的时候,这样的“速成人才”才能解燃眉之急。

他靠在椅背上,目光扫过窗外衙署的院子,心里盘算着:现在哪有心思搞什么十二年义务教育?

能办起一年速成班,先把识字率和算术能力普及开,让更多人能看懂军令、填明白账目、记清田亩,成为燕山军体系里合格的“螺丝钉”,就够了。

至于高端人才——懂律法、通格物、善兵略的,只能慢慢搭建教育体系培养,先把“基础教育”的底兜住,再谈深化。

“对了,”

张克忽然坐直身子,语气多了几分郑重,“让每个县的前十名,下月初都来燕京一趟。

我要亲自在燕京表彰他们——给每人发二十两银子的奖学金;

另外,这十个人直接录入燕山军吏员系统,算正式入编,慢慢把地方吏员替代掉。”

羊溪眼睛一亮,连忙点头记下,黝黑的脸上露出崇敬之色:“还是侯爷想得深远!

这么一来,各县的学子肯定会更用心读书——毕竟能得侯爷亲自表彰,还能入编当吏,这是多大的荣耀!

百姓们也会更愿意把孩子送来学堂,不用再劝学。

识字才能明理,明理才能把事做好,教育兴了,民心自然能聚;民心聚了,咱们燕州的根基才能扎得稳啊!”

“少拍马屁。”

“有道是,一张白纸飞过街,哪个读书哪个乖,人人读书想官做,留下秧苗哪个栽?”

张克笑着打断他,语气里却藏不住认可,“你的能力我很清楚,这一年把学堂办得有声有色,没白费我当初给你的银子。

我还有个想法,在军中办识字课和算术课。

你也知道,军中大多是粗人,训练之余要么赌博,要么打牌,闲得发慌。

起码得让所有小旗以上军官们会识字、能算术,不然连军令都看不懂,算不清粮草数目,怎么带兵?”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你找吴启沟通下,拟个章程给我过目;

比如每周安排几节课,用什么教材,找哪些先生。

到时候让吴启牵头,毕竟是军务,他更合适。

你有一年办学经验,多帮衬着点,把课的底子打牢。”

羊溪慌忙摆手,脸上满是谦虚:“侯爷折煞属下了!

这事关军务,哪敢劳烦属下置喙?

肯定得靠总参谋长统筹谋划,他懂军队的规矩。

属下就是个秀才,能做的也就是帮着整理教材、推荐先生。

不过侯爷吩咐了,属下必定竭尽所能,帮总参谋长把课办扎实。”

“嗯,就这么办。”张克点头。

这时,衙署的木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冷风飘了进来。

吴启穿着件黑色棉袍,神色匆匆地走进来,看到张克和羊溪正在议事,连忙停下脚步,拱手行礼:“兄长,小羊?”

张克抬头看他,见他眉头紧锁,便知有事:“急事?”

吴启点头。

羊溪识趣地起身,对着两人拱手:“侯爷、总参谋长,属下先去整理表彰名单,不打扰二位议事了。”

张克嘱咐道:“记得跟各县打招呼,让前十名学子准时来燕京,沿途驿站包吃住,别出岔子。”

“属下记下了!”羊溪应声退下,轻轻带上门。

吴启快步走到桌前坐下,从怀里掏出一个用油纸包着的密报,他把密报递到张克面前,声音压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