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赠平辽大功

2025-11-03 2094字 0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宁完我带着四名随从,在潜伏在金陵的东狄探子的接应下,拿到了假的牙牌,大摇大摆进了金陵城。

街上的喧闹声扑面而来,入耳全是茶客、小贩对辽西大捷的议论,偶尔还夹杂着对东狄的咒骂。

他下意识摸了摸方巾里盘起的辫子,心里一阵不是滋味;

这群“卑贱的南蛮两脚羊”,等着吧。

等东狄太君入了关,定要让他们统统留头不留发的干活。

不能只他一个人“卖祖宗”留这“猪尾巴”,要全大魏人一起卖,他才算不得孤家寡人,才算不得汉奸。

这种阴暗的念头,像藤蔓似的缠在他心里。

当初第一批主动剃发投奔东狄的汉人,大多都有这种“皈依者狂热”;

必须证明自己的选择是对的,甚至要把整个中原拉下水,才能洗刷背弃祖宗的耻辱。

只要所有人都和他一样剃了头,所有人都是猪尾巴,他就不是卖国贼了。

宁完我压下心头的戾气,跟着探子拐进一条僻静的街巷,按线人指引,来到司马府对面的“东楼”茶楼。

他径直走到柜台前,按照打听好的规矩,掏出十锭二十两白银,合计二百两的银子拍在桌上:“包个临窗的座,再给司马府递张拜帖,这是茶钱。”

店小二面上毫无波澜的收下二百两茶钱,点头应下,并给对方递上司马府的拜帖,填写拜访事由。

宁完我接过拜帖,提笔在上面写下一行字:“愿赠司马公平辽之功。”

又额外摸出一百两银子,递给店小二:“劳烦快些送到司马府,这是加急费,务必让管家尽快禀报。”

这一百两,就像抢票时的“加油包”,要的就是一个快字。

没错,这叫东楼的茶楼便是司马府的产业,毕竟直接往门房排队送钱不雅观;

便在府对面建了个茶楼,喝茶一律二百两茶位费。(本质就是海湖庄园入场券)

宁完我在茶楼待了两天,每天都临窗坐着,目光时不时扫向对面的司马府。

直到第二天下午,才有个穿着青布衫的仆役走进茶楼,对着他躬身道:“宁先生,我家主人请您过去。”

宁完我心中一喜,跟着仆役出了茶楼,依旧没进司马府,被引着上了司马府南面的一座酒楼,上了二楼一个雅间;

门口有两个健仆,背着手,站如松,眼神不善。

这里不对外开放,是司马藩用来会客的地方。

雅间里檀香袅袅,烟气顺着窗边的缝隙飘出去,散在风里。

主位上坐着个身穿锦袍的中年男人,正是当朝外戚皇帝的舅舅司马藩。

他手里捏着个红玉扳指,目光带着几分好奇地打量着宁完我——昨天收到对方拜帖口出狂言后;

他就让人查了查,发现宁完我的随从带着假发盘着辫子,一看就是东狄人。

这节骨眼上,东狄人居然敢来金陵找他,倒是让他来了兴致。

没等宁完我开口,司马藩先故意沉下脸,语气带着恫吓:

“尔等东狄蛮夷,常年犯我边关,杀我百姓,手上沾满了汉人的血。

如今还有胆子跑到我司马府面前,就不怕我把你扭送去衙门,判个千刀万剐吗?”

宁完我却没慌,反而笑了笑,不慌不忙地拱手行礼:“司马公息怒。

杀一个来送功劳的使者,有什么益处?

杀了我,不过是泄一时之愤;

留着我,您却能得到平定辽东的泼天大功。

这账,司马公应该比我会算。”

司马藩挑了挑眉,倒真来了点兴趣。

他抬手示意:“坐下说吧。来人,上茶。”

茶童很快端着两杯热茶进来,轻轻放在两人面前。

司马藩端起茶杯,却没喝,语气依旧冷峻:“好好说说,你所谓的‘平辽大功’是什么。

你该知道,要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你们这一行人,恐怕走不出金陵城。”

宁完我端坐在椅子上,神色自若,手指轻轻搭在桌沿,徐徐开口:

“司马公有所不知,东狄与大魏本是同源之族,当年之所以兵戎相见,实为朝中奸佞作祟,蛊惑先皇,才致使两邦交恶,百姓流离。”

他顿了顿,语气放得更缓:“如今奸佞已除,东狄内部的有识之士,都盼着能与大魏重修旧好。

我们愿意归还辽西故地,从此罢兵言和,共保边境安宁。”

“归还辽西故地?”

司马藩冷笑一声,指尖轻轻叩着桌面,发出“嗒嗒”的声响,“辽西现在在燕山军手里,你们拿什么归还?

你要是再敢说这些虚头巴脑的话,我现在就把你丢去金陵府衙门,让你尝尝大魏的律法!”

宁完立刻装作惶恐的样子,起身躬身:“司马公息怒!我东狄是真心求和,绝无半分虚言!

东狄可汗爱新桀罗?黄台吉,愿意自去皇帝之位,向大魏称臣纳贡,永为大魏藩属。

只求陛下能赐一个‘辽东王’的封号,让我主为大魏永镇辽东。”

“什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