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 越危垣潜出淑士关 登曲岸闲游两面国

2025-10-29 2042字 0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书接上回,唐敖问起徐承志的婚事,徐承志一听就哭了,说自己这辈子怕是要打光棍了。

唐敖忙问怎么回事。徐承志先到门外看了看,回来才说:这里的驸马疑心特别重。我当初进府时,他见我力气大,就对我很是看重,但总怀疑我是外国派来的奸细,时刻提防着我,就连我住的地方夜里都有士兵看守。多亏同事们悄悄提醒,我在这儿处处小心,才没出什么事。后来驸马想把我当成自己人,就把宫娥司徒妩儿许配给我,好想让我安心为他卖命。同事们都劝我,说驸马这么优待我,我更得留神了,以后跟妩儿说话也得小心,毕竟人心难测啊,万一疏忽了可能小命都保不住。

谁知今年春天夜里,妩儿突然来到外屋,一个劲儿地劝我赶紧走,说这儿不是久留之地,别耽误了自己的事,说完就走了。我琢磨了一整夜,第二天就跟同事们说这事,大家都说这明显是驸马让她来试探我的,要是不告诉驸马,肯定要大祸临头。我就把妩儿的话告诉了驸马。后来听说妩儿被驸马责罚了,因为内外隔开,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没想到几天前,妩儿又来劝我赶紧想办法离开。我又琢磨了一夜,第二天跟同事们商量,还是觉得得告诉驸马。可这次说了之后,驸马居然把妩儿狠狠打了一顿,还让人发媒给卖了。这时候我才明白,妩儿是真心对我好啊。而且春天她就因为我被责罚过,这次还不记仇,也不怕惹祸上身,又来苦口婆心地劝我。真是“生我的是父母,懂我的是妩儿”啊。这么好的人,我不但不感激,反而恩将仇报,我还有脸活在世上吗!

我当初来这儿当兵,是因为没钱吃饭,走投无路了,暂时来这儿混口饭吃,没想到却进了狼窝。这几年总想逃回去,带着血书找机会帮着皇上复位,好完成我父亲的心愿。可这儿关口查得特别严,按规矩府里的人不能私自出关,不然就得砍头示众。我在府里快三年了,关隘上的人都认识我,想偷偷溜走就更难了。这几年就像关在笼子里,一举一动都由不得自己。之前妩儿偷偷弄了枝令旗想帮我离开,我那会儿糊涂,居然还给了驸马,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现在也不知道她被卖到哪儿去了!

说着徐承志就哽咽了起来。唐敖安慰他:妩儿虽然是一片真心,但你在那种处境下,难免会怀疑,也怪不得你会那样做。好在你媳妇没事。接着就把妩儿的情况告诉了徐承志。徐承志这才止住眼泪,连忙道谢,感谢唐敖救了自己媳妇。

唐敖问徐承志:“关口查得这么严,你出不去,这可咋办?”

徐承志说:“我这几年花费了不少心思,也没想到什么好办法能让我悄无声息的离开。现在难得遇上伯伯,您一定得救救我!要是能出这关,您就是我的再生父母。将来我要是有出头之日,就算给您当牛做马都行。”

多九公听了,就出主意说:“这几日,我经常看见有棺材出关,而且从来没人搜查,这儿关口虽然把守严格,估计也不会有人开棺材检查。现在要不就假装死了,然后躺在棺材里,混出关去,这杨怎么样?”

徐承志听后摇摇头说:“这主意是不错,可万一关隘的人起疑心上报了,非要开棺检查,到时候该咋办?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还得另想办法。而且驸马查得最严,要是细节处理不好,事情败露,到时说不定就连累伯伯了。”

唐敖说:“关口见了令旗就肯放行人出关,要不你再把令旗偷出来,这倒也省了不少事。”

徐承志叹气道:“伯伯,偷令旗哪有那么容易!他那令旗平时都藏在内室,不是紧急大事绝对不会轻易拿出来。之前我媳妇不知费了多大劲才偷出来,现在没内应,我又进不去内室,咋拿到令旗啊?”

林之洋说:“依我看,到了晚上,妹夫你把公子背在背上,纵身一跳,跳出关外,神不知鬼不觉的,又简单又痛快,多好!”

多九公说:“唐兄只能跳得高,哪能负重啊?背上驮着人,恐怕他自己都难跳起来。”

林之洋反驳说:“之前在鳞凤山,我听妹夫说过,身上负重也能跳得高,九公你忘了?”

唐敖说:“负重倒是没问题,就是怕城墙太高,不好上去。”

多九公说:“只要能背人,其他都好说。要是怕墙高,唐兄就分两次跳,先跳到树上,再从树上跳到城墙上,这不就妙了?”

唐敖点头说:“这事得晚上办。不如你先带我们去那儿,把路线看好,晚上也好动手。”

徐承志好奇问:“伯伯您这本事是咋学的?”

唐敖就把蹑空草的事告诉了他。然后几人结了茶钱,就出了茶馆。徐承志就带着他们从偏僻小路偷偷到了城墙角下。

唐敖看城墙也就四五丈高,四周静悄悄的,晚上正好行动。林之洋说:“现在这儿没人,墙也不高,妹夫你就跟公子练练,省得晚上手忙脚乱的。”

唐敖说:“舅兄说得对。”于是背起徐承志,纵身一跃,毫不费力就轻轻跳到了城墙上。四处一看,只见梅树丛生,而且城外连个人影都没有。转头就问徐承志:“你住处有啥要紧东西吗?要是没啥要紧的东西,我们这就出城,不更省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