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外的联兵大营,一夜之间多了数十顶新帐篷。来自绍兴、宁波、湖州的义军首领们,带着各自的队伍赶来汇合,营门口的“江南抗元联盟”大旗旁,又添了十几面绣着各州地名的小旗,风一吹,猎猎作响。
林啸正拿着杭州城防图,跟赵昺、张勇等人讲解:“帖木儿把城内的元兵分成了三队,一队守东城门(钱塘门),一队守西城门(涌金门),最后一队守粮库——粮库在城北的粮仓巷,周围挖了壕沟,还架了回回炮,他怕咱们再烧他的粮。”
“怕就对了!”张勇拍着桌子,“上次在桐庐烧了他的粮,这次咱们直接端了他的粮库,看他还怎么守!”
新赶来的绍兴义军首领周仓,手里捧着个陶瓮,放在桌上打开——里面是晒干的“火硝”,他笑着说:“殿下,俺们绍兴多山,这火硝是弟兄们在山洞里挖的,能造震天雷,给轰城炮添把劲!”
王老铁的声音从营外传来,他推着一门新铸的“轰城炮”进来,炮身比祥兴炮粗了一倍,炮口能塞进一个成年人的拳头:“殿下!这炮能打八百步,铁弹里裹了硫磺,炸开能烧城门,保证一炮击碎钱塘门!”
赵昺看着满营的人马和物资,心里踏实了:“好!就按计划来——陈九,你带水兵从钱塘江水门进,绕到城北烧粮库,记住,别伤着百姓;蓝长老,你带畲兵和绍兴义军,去涌金门佯攻,放箭、喊杀,吸引元兵的注意力;张勇,你带禁军和火铳兵,用轰城炮打钱塘门,一旦城门破,立刻冲进去,控制城头;方明,你带江浙义军,在城外巡逻,防止元兵逃跑。”
众人齐声应下,周仓立刻带着绍兴义军去帮王老铁搬火药,阿木和小石头则跟着张勇,检查火铳和轰城炮的零件——小石头手里还拿着个小布包,里面是蓝珠给他的“醒神草膏”,她叮嘱过:“要是元兵放毒烟,就往鼻子上抹点。”
第二天清晨,攻城战打响了。涌金门方向先传来喊杀声,蓝长老带着畲兵,往城楼上射火箭,箭尾的火光在晨雾里格外显眼,元兵果然慌了,纷纷往涌金门跑,钱塘门的守军只剩下一半。
“轰城炮准备!”王老铁的吼声传来。三个工匠合力,把一枚裹着硫磺的铁弹塞进炮膛,王小铁点燃引线,“滋滋”声过后,“轰隆”一声巨响,铁弹带着火星飞向钱塘门——城门是用硬木做的,被铁弹砸中后,立刻裂开一道大缝,硫磺燃起来,浓烟滚滚。
“再来一炮!”赵昺喊。第二发铁弹砸在同一处,“咔嚓”一声,钱塘门的门板碎成几块,木屑和火星溅得满地都是。“冲!”张勇挥刀,禁军和火铳兵立刻冲上去,火铳对着城头的元兵射击,元兵吓得缩到女墙后,有的甚至扔下刀,往城里跑。
可刚冲到城门洞,里面突然传来百姓的哭声——帖木儿竟把城里的百姓赶到城门后,用刀架着他们的脖子,一个元兵小校在城头喊:“别过来!再过来,俺们就杀了这些百姓!”
张勇立刻停住脚步,回头看向赵昺。赵昺皱着眉,往城头喊:“帖木儿!你抓百姓当挡箭牌,算什么英雄?有本事跟咱们正面打!”
城头的帖木儿探出头,冷笑一声:“本将才不管什么英雄!你们再攻,这些百姓就替你们死!”他刚说完,人群里突然传来一声喊:“俺们不怕!俺们跟元兵拼了!”
是杭州的百姓!一个中年汉子,从怀里掏出把菜刀,砍向身边的元兵,其他百姓也跟着反抗,有的用拳头打,有的用石头砸,城门后的元兵顿时乱了。赵昺抓住机会,大喊:“冲进去!救百姓!”
禁军们立刻冲进去,火铳兵对着元兵射击,百姓们也跟着让出一条路。阿木看到一个元兵举刀要砍小孩,立刻举枪射击,子弹射中元兵的胳膊,小孩的母亲连忙抱着孩子,对阿木磕头:“多谢好汉!多谢好汉!”
与此同时,钱塘江水门方向传来爆炸声——陈九的水兵成功了!他们从水门潜入,摸到粮库外,用震天雷炸开了壕沟的护栏,冲进去点燃了粮库。浓烟从城北升起,元兵们看到粮库着火,彻底慌了:“粮没了!守不住了!”
涌金门的元兵也开始溃散,蓝长老带着畲兵冲进城,和禁军汇合,一起往杭州知府衙门赶——帖木儿就在那里。知府衙门外,元兵还在抵抗,可没了粮,又没了斗志,很快就被联兵打败。帖木儿想从后门逃,刚翻上马背,就被小石头的火铳打中马腿,马摔下来,帖木儿被冲上来的周仓按住。
中午时分,杭州城彻底被拿下。联兵们清理战场时,百姓们纷纷从家里出来,有的送水,有的送饼,还有的带着孩子,给联兵们磕头。一个白发老人,手里捧着一面绣着“还我汉家”的锦旗,递给赵昺:“殿下,俺们杭州百姓,盼这一天盼了十几年了!元兵在这儿抢粮、抓人,俺们活得不如狗,现在你们来了,俺们终于能抬头做人了!”
赵昺接过锦旗,对着百姓们鞠躬:“老人家,这是咱们所有人的功劳!以后,杭州就是咱们的家,俺们会减免赋税,让大家有饭吃、有田种,再也不让元兵欺负咱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