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走马岭防,探马惊尘

2025-11-02 1901字 0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晨雾刚漫过走马岭的石墙,就被冶铁坊飘来的烟冲散了大半。阿牛扛着根碗口粗的松木,往石墙根下的陷马坑里塞——这坑是按赵昺画的图样挖的,深三尺,宽两尺,底下插着王老铁锻的铁蒺藜,尖儿朝上,在雾里泛着冷光。

“阿牛,把松木再往里头推推!”张勇的声音从石墙上飘下来,他正带着几个禁军给箭楼加固,手里的锤子敲在木梁上,“咚、咚”的响,能传到山下的官道。阿牛应着,使劲把松木往里顶,木头上的毛刺刮破了手心,他也没顾上擦——昨天赵先生说,帖木儿的人三天就到,这陷马坑得赶在今天中午前挖够五十个,不然挡不住元兵的骑兵。

石墙另一侧,畲族的后生们正往箭楼上架“福字炮”。蓝珠踩着木梯,帮着调整炮口的准星,她腰间的箭囊鼓鼓的,箭杆上都缠了红布条——是畲族的“战旗色”,她说“见红能驱邪,更能打跑元兵”。“炮口再往左偏半寸,对准山下的歪脖子树。”蓝珠喊着,身后的畲族后生赶紧调炮架,铁轴在石头上磨出“吱呀”的响,倒让这晨雾里的备战多了几分实感。

“阿珠,带五个猎手去官道旁的老樟树下盯着。”赵昺从藏兵洞走出来,手里攥着张揉皱的纸条——是天地会龙岩分舵刚送来的密报,说“帖木儿的先头探马已过汀州,往武夷山来”。他把纸条递给蓝珠,“别露面,看清楚他们带了多少人,有没有攻城的器械。”

蓝珠接过纸条,指尖蹭过上面的炭痕,立刻弯腰系紧了鞋带:“放心,我让阿石他们带着哨子,一有动静就吹信号。”说着就往山下走,畲族后生们跟在她身后,脚步轻得像踩在棉花上,没一会儿就钻进了山道旁的树林里,连影子都没剩下。

赵昺刚转身,就撞见陆仲远抱着本粮账过来,账册上的墨迹还没干。“殿下,流民安置点的粮草还够十天,天地会送的杂粮昨天到了两百石,暂时能撑住。”陆仲远的手指在账册上划着,“只是……那些流民刚过来,还没练过武,让他们守陷马坑,会不会出事?”

赵昺顺着他的目光看向阿牛——那小子正蹲在陷马坑边,用石头把铁蒺藜压得更牢,脸上满是劲,一点没怯意。“陆先生,你昨天没见阿牛打炮。”赵昺笑了笑,“他第一次点火时手都抖,现在却敢主动守最前的陷马坑,为啥?因为他知道,这坑守住了,他娘就不用再躲元兵了。”

陆仲远愣了愣,低头看着账册上“流民阿牛,汀州人,母在安置点”的字样,突然没再说话。之前他总觉得“流民散漫,难成气候”,可此刻看着石墙下忙碌的身影——有畲族后生、天地会弟兄,还有像阿牛这样的流民,他们手里的活不一样,脸上的劲却相同,竟让他想起了临安城破前,禁军们加固城防的模样。

“陆先生,你去木工坊看看投石机的进度。”赵昺拍了拍他的肩,“老李他们说今天要装好两架,你去盯着,别让木料不够用——藏宝洞还有些废木,要是不够就去搬。”陆仲远点点头,抱着账册往木工坊走,脚步比平时快了些,路过流民安置点时,还特意往屋里望了望——阿牛的娘正和几个妇人一起搓草绳,准备编投石机的网,脸上带着笑,不像之前那样愁眉苦脸了。

巳时刚过,蓝珠的哨声从山下传来——三短一长,是“探马到了”的信号。赵昺立刻爬上箭楼,顺着蓝珠指的方向望过去:官道上尘烟滚滚,五个骑黑马的元兵正往走马岭来,为首的人戴着铁盔,手里的马鞭指了指石墙,像是在探查虚实。

“别开枪,也别射箭。”赵昺按住正要点火的阿牛,“让他们看,看完了,自然会回去报信。”阿牛攥着火折子,指节泛白,却还是点了点头——昨天赵先生教过,“不打没把握的仗,先让元兵知道咱们有准备,比啥都管用”。

那五个探马在山下停了半柱香的功夫,为首的人用望远镜(元军从西域传来的器械)往石墙上扫,看到了箭楼上的“福字炮”,也看到了石墙根下的陷马坑,脸色沉了沉,说了句什么,就带着人掉转马头往回走。蓝珠从树林里钻出来,往箭楼上比了个“五人五马,无攻城器械”的手势,赵昺松了口气——还好,帖木儿没带重武器,暂时不用怕他们硬攻。

“阿珠,你带猎手们继续盯着,别让他们绕去藏兵洞的后门。”赵昺喊着,转身下了箭楼,往冶铁坊走——王老铁和王小铁还在赶铸新炮,之前的“福字炮”只有三门,得再铸两门,才能守住箭楼。

冶铁坊里,王小铁正踩着脚踏风箱,炉口的火苗窜得快有一人高,映得他脸上满是汗。王老铁用铁钳夹着块红热的铁坯,往砧上砸,“叮叮当”的锤声盖过了风箱的“呼哧”声。“赵先生,这炮筒还差最后一道工序,傍晚就能铸好!”老铁喊着,把铁坯翻了个面,“就是硫磺不够了,火药坊那边说,再做十罐震天雷就没料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