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双管齐下,内外肃清

2025-11-02 2032字 0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宋濂带着御史台的缇骑抵达苏州时,张士诚正坐在转运使衙门的花厅里,与弟弟张士信对饮。桌上的银酒壶里,盛的是江南最烈的女儿红,旁边堆着刚从漕船上卸下的珍珠玛瑙——都是他私吞漕运物资所得。

“大哥,听说汴梁派了个姓宋的御史来江南,会不会是冲咱们来的?”张士信放下酒杯,脸上带着几分不安。他掌着苏州府的三千兵马,却深知大宋禁军的战力,真要动起手来,这点兵力如同蝼蚁。

张士诚却满不在乎,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怕什么?咱兄弟归附陛下时,带了十万盐丁,江南的漕运离了咱,大宋的粮草就得断一半!那个宋濂,不过是个文弱书生,来了也得看咱的脸色。”

话音未落,衙门外面突然传来喧哗声。张士诚猛地起身,只见宋濂身着青衫,手持尚方宝剑,带着缇骑站在院中,身后跟着黑压压的百姓——都是被漕运克扣、赈灾银未得的灾民。

“张士诚接旨!”宋濂展开圣旨,声音清亮,“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江南转运使张士诚,贪墨漕运粮草十万石、赈灾银二十万两,罪证确凿。着即革职拿问,押赴汴梁问斩!其弟张士信,纵容包庇,削去兵权,贬为庶民!”

张士诚脸色煞白,拔出腰间佩刀:“宋濂!你敢动我?苏州的兵马就在城外,信不信我……”

“你敢抗旨?”宋濂眼神锐利,抬手亮出尚方宝剑,“陛下有令,凡阻挠查办者,以谋逆论处,格杀勿论!”

缇骑瞬间围了上来,张士信想往外逃,却被灾民拦住——百姓们早已恨透了这对贪腐兄弟,纷纷捡起石块砸向他。张士诚见大势已去,挥刀想自刎,却被缇骑一脚踹倒,当场擒住。

百姓们欢呼雀跃,围着宋濂高呼“青天大老爷”。宋濂命人将张士诚兄弟押入囚车,又当场宣读了《吏治新规》,将查抄的粮草、银两分给灾民。消息传开,江南各州府的官吏无不心惊,纷纷收敛贪腐之心。

同一时刻,广西邕州城外,徐达的骑兵已疾驰而至。安南军占领的三座烽燧,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徐达并未急着进攻,而是命士兵在烽燧周围扎营,又派斥候探查安南军的粮草补给线。

“将军,安南军主将是陈日煚的弟弟陈日朗,此人鲁莽轻敌,粮草都存放在十里外的谷口。”斥候回报。

徐达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传令下去,今夜三更,派五千骑兵袭扰谷口,烧了他的粮草;余下兵马,明日拂晓猛攻中间的烽燧——只要破了这一处,另外两座不攻自破。”

深夜,谷口的安南军守兵正昏昏欲睡,突然听见马蹄声大作。宋军骑兵如神兵天降,火把扔向粮囤,火光瞬间照亮夜空。陈日朗得知粮草被烧,又惊又怒,亲自率军去救,却正中徐达的埋伏,被宋军骑兵杀得大败。

次日拂晓,徐达率军猛攻中间的烽燧。失去粮草的安南军军心涣散,宋军一鼓作气攻破烽燧,陈日朗战死。另外两座烽燧的安南军见主将已死,纷纷弃寨而逃,邕州边境尽数收复。

捷报传到荆襄时,常遇春正率军南下。他得知徐达已收复边境,当即改变路线,直扑安南边境重镇升龙府——这是陈日煚的老巢,只要拿下这里,安南便再也无力犯境。

陈日煚得知宋军来攻,吓得魂飞魄散。他本以为大宋刚定中原,无力南顾,才敢勾结元廷残部、袭扰边境,如今见宋军两路大军压境,连忙派使者求和,愿献上降表,赔偿粮草十万石。

常遇春却不接受求和,率军猛攻升龙府。城破之日,陈日煚被生擒,元廷残部在交趾的据点也被尽数剿灭。

汴梁皇宫内,赵昺同时接到了宋濂和徐达、常遇春的捷报。江南贪腐首恶伏法,广西边境肃清,内外两场风波,皆以大宋全胜告终。

刘秉忠捧着捷报,老泪纵横:“陛下,吏治肃清则朝堂稳,边境安定则百姓安。如今内外皆定,大宋的根基,算是真正扎稳了!”

赵昺走到地图前,指尖划过江南、广西、安南的疆域,眼中满是欣慰。他转身看向百官,声音洪亮:“传朕旨意,宋濂查办贪腐有功,升为吏部尚书;徐达、常遇春平定边境,各赏黄金五十两,加授‘镇国将军’之职!”

百官齐声领旨,殿内一片欢腾。此时,内侍又报:“陛下,郭守敬先生求见,说黄河水利有新进展,还带来了新造的‘浑天仪’,可观测天象、推算农时。”

赵昺大喜:“快请!”

郭守敬捧着浑天仪走进殿内,这仪器青铜铸就,刻度精准,转动起来浑然天成。“陛下,此浑天仪可测日月星辰运行,推算二十四节气,往后农时耕种,便能精准无误,再也不怕误了收成。”

赵昺仔细端详着浑天仪,又看向窗外的阳光,心中豁然开朗。吏治、边防、水利、农桑……大宋的复兴,正沿着一条清晰的道路,稳步前行。

他抬手抚过浑天仪的青铜表面,语气坚定:“好!有此利器,再加上天下贤才辅佐,朕定要让大宋的百姓,仓廪实、衣食足,让大宋的江山,万代稳固!”

殿外的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来,落在浑天仪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如同大宋的未来,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