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海疆初定,暗流涌动

2025-11-02 1695字 0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汴梁的接风宴刚罢,朱重八便带着水师将领赶赴泉州。此时的泉州港,千帆待发,却因多年海寇盘踞,商船多不敢出洋。赵昺授他的“护航通商”之命,首要便是清剿盘踞在澎湖列岛的海匪头目吴平。

“将军,吴平那伙人,勾结倭寇,占了澎湖三座岛礁,劫掠商船不说,还扣了高丽运往大宋的贡船!”水师副将戚继光指着海图,语气愤懑。他本是前朝水师校尉,因擅长水战被朱重八提拔,此刻手中的战船模型,已标出吴平的布防。

朱重八手指叩击案上的海图,目光落在澎湖与台湾岛之间的黑水沟:“这黑水沟水流湍急,是商船必经之路,也是吴平的伏击点。传令下去,三艘福船正面佯攻,六艘苍山船绕至岛后,断他退路。”

三日后,泉州水师扬帆起航。海风卷着咸腥,朱重八立在旗舰“镇海号”的船头,望着远处起伏的浪涛。他深知,海上贸易不仅是充盈国库的关键,更是大宋与海外诸国联络的纽带,这一战,必须胜。

船队行至黑水沟,果然见十余艘海盗船横在海面。吴平站在船头,挥舞着弯刀喊话:“朱重八!识相的让开航道,留你们全尸!”

朱重八冷笑一声,抬手挥下令旗。福船火炮齐鸣,水柱在海盗船周围炸开。吴平没想到宋军水师火力如此迅猛,慌忙下令后撤,却见两侧苍山船如离弦之箭穿出,将海盗船困在中间。

戚继光亲自率船冲锋,钩爪搭住海盗船舷,水师士兵纵身跃上,与海盗短兵相接。吴平见势不妙,驾着快船想逃,却被朱重八的旗舰拦住。两船相接,朱重八提枪跃上,一枪刺穿吴平的肩胛,将他生擒。

澎湖海寇肃清的消息传至汴梁时,赵昺正与刘秉忠查看市舶司的奏报。高丽的人参、安南的香料、暹罗的象牙已陆续抵港,关税银两日便入账五万两。

“陛下,海上商路通畅,不出半年,国库便能充盈。”刘秉忠捋着胡须,笑意满面。

赵昺却未全然放松,指尖点在奏报末尾一行小字:“占城使者密报,安南国王陈日煚暗中联络元廷残余,似有异动?”

“确有此事。”刘秉忠脸色微沉,“安南虽已称臣,却一直觊觎大宋的广西边境。此次元廷残部逃至交趾,陈日煚不仅收留,还暗中资助粮草,怕是想趁我大宋立足未稳,谋取边境之地。”

话音刚落,内侍捧着八百里加急奏报闯入:“陛下!广西邕州急报,安南军突袭边境村寨,劫掠百姓,已占了三座烽燧!”

赵昺猛地起身,走到地图前,广西与安南交界的邕州之地,红笔标注的烽燧已被圈出。他眼中寒光乍现:“陈日煚敢欺我大宋无人?传朕旨意,命徐达从漠南调一万骑兵,驰援广西;命常遇春率两万步兵,从荆襄南下,两路夹击,务必将安南军赶回本土!”

旨意刚发,宋濂又匆匆入宫,手中握着一份弹劾奏折:“陛下,江南转运使张士诚,利用漕运之便,私吞粮草,克扣赈灾银两,被巡查御史查获!”

赵昺接过奏折,见上面罗列着张士诚私藏粮草十万石、贪墨赈灾银二十万两的证据,气得将奏折拍在案上:“张士诚出身盐贩,朕念他归附有功,委以转运使重任,他竟如此贪得无厌!”

“陛下,”宋濂躬身道,“张士诚在江南根基深厚,其弟张士信掌着苏州府兵权,若贸然处置,恐生变故。”

赵昺沉吟片刻,眼中闪过决断:“朕派你前往江南,携《吏治新规》,当着百姓的面查办张士诚。既显我大宋治贪的决心,也让江南士族看看,朕的律法,不分亲疏,不论根基!”

宋濂领旨离去时,殿外的阳光已斜斜西沉。赵昺望着窗外,汴梁的暮色中,炊烟袅袅,一派祥和。可他知道,这太平之下,海疆的倭寇、边境的安南、朝中的贪官,仍是大宋复兴路上的暗礁。

次日清晨,朱重八的捷报与广西的急报同时抵达。赵昺站在紫宸殿上,将两份奏报递给百官传阅,声音洪亮:“海寇已平,商路已通,这是喜事;安南犯境,贪官枉法,这是警钟!朕今日便告知天下,大宋的江山,既要守得住万里海疆,也要治得好朝堂吏治,更要护得住边境百姓!”

百官齐声高呼“陛下万岁”,殿外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在龙椅上,也洒在赵昺坚毅的脸上。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