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烟锁城门筏影穿雾

2025-11-02 1997字 0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汀州城的烟到晌午还没散,像块灰布蒙在城头。王二趴在藏兵洞的石崖上,手里攥着李三郎派人送来的字条——上面用炭笔写着“元兵闭城搜捕,粮价暴涨”。他往城下望,暗河的水面上漂着些烧焦的谷糠,是粮仓的火顺着水流冲下来的。

“周大锤呢?”王二回头问。蓝飞虎正往箭囊里装箭,箭杆上的油迹在阳光下泛着光:“带着铁匠营的弟兄修筏子去了。昨夜运硫磺的筏子被元兵的流矢戳了个洞,不补好,顺昌号的货就运不进来。”

正说着,周大锤扛着块新削的木板从涧边走来,木板上缠着葛藤,是用来补筏子的。“殿下在洞里看布防图呢,”他把木板往石滩上一扔,“说福州的元兵可能从陆路来,让咱们在走马岭的石缝里多埋些铁蒺藜。”

王二跟着周大锤往洞里走,刚到洞口,就见赵昺正和张老板说话,石桌上摊着福州水寨的详图。“苏侍郎的信鸽刚到,”张老板的拐杖尖在图上的水寨粮仓点了点,“说福州总兵急了,把水寨的一半兵力调到了汀州边界,水寨现在只剩三百兵。”

赵昺用手指在图上划了条线,从暗河支流一直连到水寨的后门:“顺昌号的船今夜到,正好趁虚而入。让老郑带船工扮成送菜的,混进水里寨,烧了他们的粮仓,断了福州元兵的后路。”

王二心里一动:“那汀州城的李三郎他们怎么办?元兵闭城,他们怕是藏不住了。”

“李三郎自有办法。”赵昺拿起石桌上的另一张字条,是李三郎的亲笔,“他说汀州的百姓因为粮价涨,正和元兵闹冲突,今夜三更会在北门放烟火,引元兵去弹压,咱们趁机从暗河支流送些糙米进城,既能接济百姓,又能让李三郎的人有粮吃。”

周大锤拍了拍大腿:“这主意好!我这就去装糙米!咱们的米袋还堆得老高呢!”

午后的阳光斜斜照进藏兵洞,王老铁的铁匠炉又响了。阿木蹲在炉边,手里拿着个新锻的铁环,环上凿了五个小孔——是畲族的“五路通”暗号,代表“多方接应”。他抬头往洞口望,看见赵昺正站在石滩上,手里举着福州水寨的布防图,风把他的衣袍吹得猎猎作响。

“王二兄弟,”阿木突然喊,“你看暗河口!有筏子!”

王二往暗河口望,只见三艘小筏子正顺着水流往这边漂,筏上插着根红布条,是顺昌号的记号。领头的筏子上站着个熟悉的身影——是老库丁!他居然从汀州大牢里逃出来了,头发花白,脸上却带着笑。

“老库丁!”王二跳下石崖,往暗河口跑。老库丁刚上岸,就攥住他的手:“汀州的元兵快疯了,千户把牢里的囚犯都放出来当民夫,我趁乱混在里面,跟着运柴的车出了城。”他往怀里摸,摸出个油纸包,“这是李三郎让我带的,汀州城的街巷图,标了元兵的岗哨位置。”

赵昺这时也走了过来,接过街巷图,指尖在北门的位置顿了顿:“今夜三更,按计划行事。老库丁,你熟悉汀州的水道,带周大锤的筏子进城送糙米。”

老库丁点头,眼里的光比铁匠炉的火星还亮:“放心!我在汀州活了三十年,闭着眼都能找到北门的水道。”

入夜时,暗河的水面上飘着薄雾。周大锤撑着筏子走在最前,筏上堆着鼓鼓的糙米袋,葛藤捆得紧紧的。老库丁坐在筏尾,手里拿着根竹篙,时不时往水里点一下——他在测水深,避免筏子撞上暗礁。

“快到汀州的水道口了。”老库丁低声道,“前面有元兵的暗哨,得关灯。”周大锤立刻吹灭筏上的灯笼,水面顿时陷入一片漆黑,只有远处汀州城的火光映在雾里,像团模糊的红。

筏子悄无声息地钻进汀州的水道,岸边的芦苇擦着筏板,发出“沙沙”的轻响。快到北门时,突然听见城楼上传来吆喝:“什么人?”是元兵的岗哨。

老库丁从怀里摸出个烟火筒,猛地往天上一扔。“咻”的一声,烟火在半空炸开,像朵金色的花。城楼上的元兵都抬头去看,周大锤趁机把筏子往岸边靠,李三郎的人早就在岸边等着,七手八脚地把糙米袋扛进了巷子里。

“成了!”李三郎抹了把汗,手里的刀还在滴血——刚才为了引开元兵,他带人在东门放了把火,和元兵打了一架。“百姓们见了糙米,都愿意跟着咱们干了!今夜过后,汀州城里的反贼,怕是要多一倍!”

王二站在筏子上,往汀州城的深处望。夜色里,无数扇窗户后透出微光,像是无数双眼睛在看着。他知道,这些眼睛里藏着的,不只是饥饿,还有希望——当糙米的香气混着烟火的味道飘进街巷时,那些被元兵压迫了太久的人心,终于要像粮仓的火一样,烧起来了。

筏子往藏兵洞回时,天已快亮。老库丁坐在筏尾,哼起了前宋的旧曲,调子有些悲凉,却又带着股韧劲。周大锤撑着篙,筏板划破水面,留下道长长的水痕,像在暗夜里画下的希望。

藏兵洞的石崖上,赵昺正等着他们。石桌上的布防图被晨露打湿了些,却在福州水寨和汀州城之间,画了个新的圈——那是下一个目标,也是无数个等待被点燃的地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