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洞影迷踪畲语传信

2025-11-02 1991字 0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老鸦洞的夜比外面更沉。火把的光在岩壁上投下晃动的影子,洞顶不时有水滴坠落,“嗒、嗒”声在寂静里格外清晰。赵昺靠在石壁上,手里还捏着那枚青铜罗盘——方才借着火光细看,发现罗盘背面刻着一行极小的字:“三星聚顶,石门自启”。

“‘三星聚顶’……苏先生说过‘鱼符映月,石门自开’,这两者会不会有关联?”赵昺摩挲着罗盘纹路,现代思维里的“天文历法”知识突然冒了出来,“莫非是指特定的星象?”

张勇正用布条重新包扎手臂的伤口,闻言抬头:“殿下是说,要等三星连成一线的时候?”他对星象不算精通,但也知道军中常用星辰辨方向,“只是这洞里不见天日,怎么看星象?”

李三凑过来看罗盘,挠头道:“说不定这罗盘就是看星象的?你看这指针,虽然不指南北,可总对着一个方向——刚才在洞口时,它指着洞深处;现在到了这儿,还是往里面偏。”

赵昺顺着指针方向望去,洞道在前方拐了个弯,黑漆漆的看不见尽头。他想起陆秀夫布帛上的话“鱼符为引,三星为契”,心里隐隐觉得,这洞或许不只是避难所,更是通往某个关键地点的路径。

“先休息吧,明天天亮再探。”张勇吹熄了多余的火把,只留一支在中间,“元兵在洞外搜了半夜,刚才听动静好像撤了,但难保不留下斥候。我们得养足精神,天亮后尽快离开这一带。”

赵昺点头,将罗盘和布帛小心收进包袱。他靠在石壁上,却没什么睡意。白天在密道发现的鱼形刻痕、布帛上的“凤栖”二字、蓝珠提到的畲族聚居地……这些线索像散落的珠子,在他脑海里慢慢串成线。他忽然想起现代看过的探险小说,那些藏在秘境里的宝藏,往往藏在最出人意料的地方,而指引方向的,可能正是这些看似无关的细节。

迷迷糊糊间,他似乎又回到了现代的泳池边——阳光刺眼,水面波光粼粼,有人在喊“有人落水了”。他纵身跳下,冰冷的水包裹全身,窒息感涌上来……猛地惊醒,才发现是南柯一梦。手心全是冷汗,怀里的鱼形玉符硌着心口,冰凉的触感让他瞬间清醒。

“殿下睡不着?”张勇的声音在黑暗里响起。

赵昺嗯了一声:“在想陆相的布局。他留下这么多线索,会不会不止一处宝藏?”

“或许吧。”张勇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陆相心思缜密,崖山战前就料到可能有不测,定然做了多手准备。我们找到的,或许只是其中一环。”他顿了顿,又道,“不过眼下最重要的是先到武夷,找到鹰嘴峰下的溶洞。只要能拿到那些兵器和名册,就算只有我们几人,也能慢慢联络旧部,再图后事。”

赵昺点头,心里安定了些。他知道张勇说得对,现在不是想太多的时候,活下去,找到宝藏,才是最要紧的。

天蒙蒙亮时,三人被一阵细微的响动惊醒。张勇立刻按住腰间的断刀,示意赵昺和李三别动。只见洞口的灌木丛被轻轻拨开,一个穿着畲族服饰的少年钻了进来,手里拿着一支系着红绳的箭——正是蓝珠之前说的接应信号。

“是蓝首领的人?”张勇低声问。

少年点点头,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话:“蓝首领让我来接你们。元兵……天亮后会再搜山,我们得从后山走。”他指了指洞道深处,“这洞通到‘一线天’,从那儿出去,就是畲族的地盘,元兵不敢去。”

赵昺松了口气。看来蓝飞虎果然信守承诺,派了人来接应。

少年名叫阿木,是蓝珠的族弟,对这一带的山路极熟。他带着三人往洞道深处走,边走边说:“蓝珠姐说,你们要去武夷找东西,阿爹已经跟凤栖崖的畲老打了招呼,他们会帮你们。”

“凤栖崖?”赵昺想起布帛上的字,“那里离鹰嘴峰近吗?”

阿木点头:“不远。凤栖崖在鹰嘴峰的南麓,我们畲人在那儿住了三代,元兵从来不敢去。”他顿了顿,又道,“不过最近凤栖崖不太平,来了些陌生的汉人,说是要找什么‘神仙洞’,畲老不让他们进,双方闹得有点僵。”

张勇皱眉:“陌生汉人?会不会是元兵的细作?”

“不像。”阿木摇头,“他们穿得破破烂烂,手里拿着锄头,倒像逃难的农夫。但畲老说他们眼神不对,不像是种地的人。”

赵昺心里一动。逃难的农夫?手里却拿着锄头找“神仙洞”?这听起来更像是寻宝的人。难道除了他们,还有别人知道武夷藏着宝藏?是元廷的人,还是其他宋室旧部?

洞道越往里走越窄,偶尔需要侧身才能通过。阿木说的“一线天”在洞的尽头,是一道仅容一人通过的石缝,外面就是畲族聚居的后山。钻出石缝时,晨光正好洒下来,赵昺眯了眯眼,只见眼前是一片开阔的山谷,谷底有溪流,两岸种着畲族特有的梯田,几个穿着蓝布衫的畲族妇女正在田里劳作,看到他们,只是好奇地望了一眼,并没有惊慌——显然阿木已经提前打过招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