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就没有别的办法?

2025-11-01 2203字 0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这样做的好处是激发了工人的积极性。

但代价是工作量和压力都很大!

这是自然的结果。

全神贯注地投入工作,本身就会消耗大量体力。

更何况在大家都拼命干活的氛围中,那种激情会让人更加投入。

农机厂时不时还要加班。

在生产高峰期,一天干十到十二小时是常事。

虽然公司包吃,加班费也一分不少。

可说实话,这种强度,真不是一般人能扛下来的。

这么干下去,工人们几乎没什么休息时间。

厂里倒是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每周每人休息一天。

可也许是头一回遇上这么守规矩的工厂,大家反倒都愿意在这天加班。

毕竟三倍工资摆在那儿,谁不想多赚点?

但这么一来,除非家住二王村附近,不然连和家人团聚的时间都没有!

祁同伟把情况一讲,问道:“有几个工人能长期忍受这种见不到家人的生活?”

赵瑞龙沉默了。

祁同伟语气平静,却透着冷意:“你别觉得建学校是多余的事,在我看来,这事太重要了。”

“要不是现在政策不允许企业办学校,我非得在那些学校门口挂上‘农机厂’三个字不可。”

“要是不解决工人的后顾之忧。”

“他们凭什么为咱们拼命干活?”

赵瑞龙顿时领悟,由衷地点头:“佩服佩服!”

赵公子随即举一反三,

“照这个思路,咱们是不是也该考虑建个医院?”

祁同伟竖起大拇指:“龙哥眼光就是长远。”

“不过龙哥,咱们要办学校也好,办医院也罢……”

“最缺的就是人啊!”

赵瑞龙立刻进入状态:“我来招人,不就是花钱的事儿嘛!”

说完,大步流星地走了出去。

钟小艾放下手中的钢笔,神情有些复杂:“师兄,明明我们建厂是为了改善百姓生活,听你们这么一说,倒像是我们在剥削他们一样。”

祁同伟认真地说道:“其实我们确实在剥削,这是导师早就说过的。”

“只不过,我们是摆在明面上的剥削,比起那些偷偷摸摸占便宜的人,我们至少光明正大。”

钟小艾听了,神色越发复杂。

原京州第二农机厂的老厂长薛向阳来到二王村时,心情其实挺轻松。

在他看来,一个村级的农机厂能有多大?

祁同伟给的高工资,更多是象征性的,有点“千金买骨”的意思。

哪里想到,真到了二王村,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农机厂确实是村里的,可这规模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单是生产线上的工人就快有五百人!

这哪儿是村办厂?

放屁!

这分明是市里都少见的大厂!

薛向阳越看越吃惊,他发现农机厂的产品线比想象中丰富得多。

目前主要有两个系列,一个是“丰收”农用三轮车系列,另一个是“硕果”联合收割机系列。

就拿“丰收”系列来说,涵盖了农用三轮车、拖拉机等多个型号,每一款都有稳定的市场需求。

特别是那款三轮车,简直成了厂里的主打产品。

订单都排到明年了!

薛向阳一时间脑袋都懵了,满头是汗。

他赶紧拿上纸笔,下到车间和工人们交流情况。

结果又一件让他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有些在意料之中,有些却完全出乎意料。

意料之中的,是工人的整体素质确实有限,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令人惊讶的却是,祁同伟把生产流程简化到了极致,用了一种看似很“土”的方法,却大大提高了效率。

最关键的一点是,车间里每一位工人都清楚地知道自己这道工序对整个厂意味着什么。

一旦某个环节出问题,会对整体生产造成多大的影响。

他们心里都跟明镜似的。

因此,工人们的积极性非常高。

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管理方式,让薛向阳恍惚间想起自己刚参加工作时的情形,那时候大家争任务、抢进度就是用的这种劲头!

薛向阳一连三天泡在车间,好不容易对人员调整有了点思路,结果突然接到一个大订单——两千辆农用三轮车,而且要求一周内交付!

他当场跳了起来。

他原本是个挺沉稳的人,可这任务让他破口大骂。

“我们是工人,不是神仙!”

“这任务根本就不可能完成!”

他发了一通火,直奔总经理办公室。

“各位老总,这事真没法干!”

祁同伟一脸惊讶:“薛厂长,谁惹你了?”

薛向阳气鼓鼓地说:“谁也没惹我!”

赵瑞龙不解地问:“没人惹你你怎么火气这么大?”

“到底啥事?”

薛向阳重重地跺了脚:“刚才业务那边接了个大单子,两千辆丰收系列的三轮车,要求一周内完成……”

赵瑞龙嘴角一扬:“没错,是我谈下来的。”

薛向阳青筋暴起:“根本完不成,绝对完不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