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人活着不是只为自己

2025-11-01 2230字 0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一周后,赵瑞龙满脸不乐意地回到了二王村。

之所以这么不情愿,是因为他老爸赵立春下手实在太重。

整整七天!

赵公子身上的淤青都没完全散去。

“赵大人精神真好啊!”这是祁同伟看到赵瑞龙伤势后的反应。

赵瑞龙嘟囔着说:“咱们可是铁哥们儿,你这话听了不觉得扎心?”

祁同伟惊讶地反问:“你敢顶撞赵大人?”

赵瑞龙摇摇头。

祁同伟更惊讶了:“你自己都不敢反抗,还想让我怎么样?”

“我除了说一句赵大人打得漂亮,还能说什么?”

赵瑞龙气得说不出话来。

祁同伟转移了话题:“跟你说个好消息。”

“二王村的办学计划批下来了。”

赵瑞龙一脸平淡:“咱们出了这么大力气,要是还不批,那我就真得怀疑一下他们的态度了。”

“不过同伟,真有必要做到这个地步吗?”

“幼儿园、小学、高中、中专,除了初中,啥都有了!”

“咱们投入太大了,这还算资本家吗?”

祁同伟笑着摆摆手:“不不不,你这点说得不对,初中也有。”

“高老师说咱们就差初中就能把教育体系补齐了,干脆就顺手办了一所。”

赵瑞龙没好气地说:“这也算事儿?”

“同伟,这可不像资本家的作风。”

祁同伟冷笑:“我做的,恰恰就是资本家该做的事。”

赵瑞龙立刻起身,给祁同伟泡了一壶上好的碧螺春——茶叶自然是从他爹赵立春那儿顺来的。

“同伟,先喝口茶,慢慢聊。”

看着这个在资本路上越走越远的赵瑞龙,祁同伟心中竟有些欣慰。

“龙哥,你觉得什么样的工人才算好工人?”

“是受过教育的,还是没受过教育的?”

赵瑞龙脱口而出:“当然是有文化基础的。”

“咱们厂做过统计,哪怕只是小学毕业,哪怕只会认二十六个英文字母,工作效率也比没上过学的高出一半还多。”

“产品质量合格率更是差距巨大。”

“再说出错的几率,十比一都不止。”

祁同伟双手一摊:“你看,这就是我们搞职业教育的原因。”

赵瑞龙皱眉道:“有个基本的文化水平不就够了吗?”

“你这从幼儿园到高中一条龙,未免太过了。”

祁同伟摇头:“人才啊,太稀有了!”

“车间里确实需要基础教育的工人,但再往上,管理层就需要更高层次的教育背景。”

“不然,咱们俩当初干嘛跑遍半个汉东去找人?”

“如果你做过统计就会发现,高端人才的薪资水平是普通工人的五倍以上!”

“是因为他们的能力比普通人强五倍吗?”

“不是!”

“是因为他们能组织起几十甚至上百个工人,还能大幅提升整体效率。”

“他们创造的价值是工资的上百倍。”

“这才是他们能拿高薪的根本原因。”

“那再往上呢?”赵瑞龙一愣。

“再往上?”祁同伟没好气地说,“当然是产品开发!”

“你还真以为我是什么都能搞定的万能人?”

“光靠我一个人搞设计,非得把我累死不可!”

赵瑞龙尴尬地笑了笑,没再说话。

这事说出来恐怕都没人信,

农机公司自己生产的设备,前期的图纸居然都是祁同伟画出来的。

按说他是汉东大学的高材生,画几张图纸也没什么奇怪的吧?

才怪!

这根本不正常。

可图纸确实是祁同伟画的,而且还是在大家眼皮底下完成的,谁也挑不出毛病。

真实情况是,祁同伟不过是利用随身空间,把自己以前见过的农业机械复刻出来,再画成图纸。

再加上基因药液的开发,他现在已能做到过目不忘。

表面上看他在现场默写图纸,

实际上……

也确实是默写而已!

祁同伟认真地说道:“龙哥,咱们这个农机厂一开始,其实是不赚钱的。”

“创收的关键在于来料加工和配件维修保养。”

“真正带来利润的,是从我们自主设计农机开始。”

“这些产品在市场上独一无二,更重要的是贴合东大的实际情况,所以我们的农机销路很好。”

“这也正是我们赚钱的起点。”

农机厂中最受欢迎的是丰收系列的农用车辆。

其中包括低速运输车、拖拉机以及农用三轮车。

吕州是汉东省的农业城市,道路状况复杂,坑洼不平,简直难以通行。

正规厂家的农机像冈本和汉斯的产品,到这里也得趴窝。

汉斯的质量还算过得去,结实耐用。

冈本的特殊零件一旦损坏就彻底没辙。

即便是这两个品牌,在吕州的复杂路况面前也无能为力。

但二王村农机厂的丰收系列却直接打开市场。

无论什么地形,什么道路都能适应,最关键是结实耐用,就算坏了也不怕,因为维修起来毫无压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