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慧芬也是个聪明人,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惊讶地问:
“你的意思是……你在看的稿子,是同伟写的?”
高育良神情认真地对祁同伟说:
“你这书……有点意思。”
“竟然用故事的方式记述历史,居然把史实讲得这般生动精彩。”
“这本书打算整理出版吧。”
“我敢这么说,你的作品一定会引起广泛关注。”
“或许会打破一些纪录!”
“不过,你要有心理准备。”
“学术圈的人可能会拿你的表达方式做文章,哪怕你的史料完全无误。”
吴慧芬心中满是疑问。
但当高育良开口时,这个聪慧的女人控制住了自己的好奇,只是安静地听着。
她不了解来龙去脉,只管竖起耳朵,一言不发地在一旁倾听。
祁同伟却毫不在意:
“老师,这本只是我闲来写下的随感,只为读起来有趣,不那么枯燥。”
“说句狂一点的话,写史的大家,谁不是写古人的事,寄托当下的想法?”
“太史公不满汉武帝的专断,便借历史讽喻现实。”
“司马光不满王安石变法,退居洛阳编史书。”
“我本就是写来解闷的,里面带点自己的情绪,这很正常。”
“要是真能出版,引发一些讨论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只要大家觉得有意思,能产生一些共鸣,我就满足了。”
“至于那些批评我写法的声音——”
“不做不错?我何必在意他们说什么?”
高育良愣了一下,随即笑着摇头:
“你倒是洒脱!”
洒脱么?
祁同伟当然洒脱。
他平时不爱看书,除了翻阅案卷,唯一感兴趣的,就是读些带有目的性的史书。
他尤其喜欢《天局》,痴迷于主人公混沌的倔强,痴迷他对抗命运的意志,痴迷他哪怕用生命为代价,也要单膝跪地赢天半子的执着。
他也喜欢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用讲故事的方式写历史,把原本被学院派垄断的历史评价拉回到大众手中。
他当然知道,《明朝那些事儿》在史学界有争议,但他喜欢那种强调个体光辉的写法。
他就是一个彻底的英雄主义者!
读书这件事,讲究的是缘分、心情、共鸣。
再好的书,读不进去,那就不属于你。
说白了,就是表达方式不够有趣,难以打动读者。
在当年明月之前,最接近这种风格的是哪本书?
是《三国演义》!
那是以《三国志》为基础改编的小说。
学历史的人都清楚,三英战吕布是虚构的;草船借箭的原型其实是孙权;温酒斩华雄的也不是关羽,而是孙坚;三气周瑜更是杜撰……
可正是这部小说,让三国成为明清以来中国乃至世界最知名的历史时期之一!
这就是小说的传播力。
重生之后,祁同伟下定决心要把这股潮流抓在手里。
用通俗的方式写历史,可能会被学院派排斥?
那又算得了什么!
如今是全民阅读的时代。
在这个时候,东大的人们正渴望精神上的指引,连汉斯国的黑格尔写的哲学书都能成为热销书……
祁同伟绝不相信《明朝那些事儿》会没有市场!
高育良看着祁同伟,神色复杂。
这孩子,真不简单!
他以前就很看重祁同伟,觉得他比别人更有想法、更有能力。
甚至他已经接到一位高层的电话,要他亲自安排祁同伟加入体制。
他原本已经把祁同伟看得很重。
没想到,还是小看了他!
我们常说,看文如见人。
除了某些格式化文章外,一个人的文字往往能反映出他的性格。
通过《明朝那些事儿》,高育良第一次真正感受到祁同伟的洒脱不羁。
他知道祁同伟推崇英雄。
东大自立国以来就崇尚英雄主义,如今也仍在对外作战。
民间风气尚武。
但高教授没想到,祁同伟骨子里的英雄情结竟如此之深。
让他困惑的是,平日里,祁同伟从没表现出这方面的激情。
他越想越深入,几乎把领导交代的重要任务都给忘了!
祁同伟变了吗?
重生以来,他确实变了太多。
可他也没有变,因为他内心始终藏着那份英雄梦想。
他最敬仰的,仍是那部《天局》。
主角混沌宁愿牺牲自己,也要设局将天人铲除。
他自己更是在孤鹰岭与毒贩正面交火,身中三弹。
至于撞死陈海,最终在孤鹰岭选择结束生命……
这些行为其实并非出于深谋远虑,完全是一种极端的个人英雄主义表现。
他可是祁厅,手握重权,若真能从长计议,前世也不至于落得那般结局。
然而,重生之后,他的性格已然有了很大转变。
但骨子里那份英雄情结,想彻底抹去谈何容易。
“老师,我学的是法律,惩恶扬善,自然需要一点个人英雄主义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