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之处

更新时间:2025-07-19 06:58 作者:十一点i 阅读量:5
    关于内务部门的话题非常敏感,不论在哪支部队,也不论是基层还是军官层面,甚至是部队主官层面。
    
      有不满或是一定的看法,也不会轻易的说出来。
    
      就算有人受了委屈,也大多会选择忍着,或是和最交心和信任的人,在私下里抱怨几句。
    
      毕竟对军纪、军风的督查和管束,是保证部队战斗力、凝聚力以及掌控力的重要手段。
    
      不论任何年代,任何社会大环境下,都丝毫不能放松,也根本不允许有丝毫的放松。
    
      但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完人,更没有完美的体制。
    
      一个体系内自行监管,几乎听不到外界批评声的部门,和部门里的人,出问题出偏差也就成了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我们的军队,可以说是世界上纪律管控最为严格的军队。
    
      这就意味着,极少会有人做出明显出格出圈的行为。
    
      可负责监管的人,却不能认为这就天下太平了。而且,工作不是喝茶看报。
    
      整日坐在办公室里,不论怎么看都有消极怠工的嫌疑。
    
      就算没人那么去想,那半年和年终的总结又该怎么写?
    
      于是,在主观能动性的驱使下,满怀工作热诚的大问题抓不到,那就去扣细节!
    
      而且,理由光明正大。
    
      一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句防微杜渐,将不好的苗头掐灭在萌发阶段,就足以堵住所有不满的声音。
    
      当抠细节也抠不出什么的时候,那就只能“找”细节,“挖”细节了。
    
      就算找错了、挖错了,可以给受委屈的同志正名,甚至道歉嘛。
    
      毕竟,这不是针对谁,也不是刻意找茬,大家都是为了工作。
    
      当然,被调查的接受道歉并表达了不会介怀,以及对组织的感激之情后,是不是也得好好琢磨琢磨。
    
      说是有则加冕无责改制,不要有心理负担。
    
      可为什么那么多同志都好好的,唯独找你约谈?
    
      你这一次可能确实没有犯错,但是不是已经在犯错的边缘了?
    
      下次遇到同类情况时,是不是要换一种应对思路或是方法了?
    
      于是,为了不犯错,不再被约谈甚至是调查。
    
      被敲了警钟的人在以后的日子里、行动中,必然会偏向于谨慎,甚至是保守。
    
      如此一来,整体的纪律性无可厚非的更好了,但有一点不要忘了。
    
      当妈妈的“乖宝宝”遇到了街边的“野孩子”时,那是会吃亏的。
    
      而且,是吃大亏!
    
      今天刘毅站在内务部的问询室里,当着内务部一名处长一名总务干事的面。
    
      当着一名少将,几名校官以及“外人”杨胜利的面,把这个很多人都清楚、明白,但就是没办法说出来的问题,直接给捅到了阳光之下。
    
      说实话,刘毅不是什么圣人。
    
      因为上次和宋若桥对过一次,在他的内心里,本身就对内务部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偏见。
    
      而今天遇到的这场无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