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方言带来的危机

2025-11-02 1973字 0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仙乐斯赌场那混合着欲望与铜臭的空气,仿佛黏附在衣物纤维里,即使用清冷的夜风也难以彻底涤荡。次日清晨,黛·拉图尔坐在领事馆办公室内,窗外是法租界日渐紧张的日常景象——增派的巡捕、行色匆匆的路人、以及空气中无声弥漫的观望情绪。她试图将昨夜从陈瑞棠处获得的碎片化信息与恒雅斋的线索整合,那条潜在的“物资-资金”链条虽显轮廓,却依旧缺乏最关键的一环:主导者与核心运作机制。然而,她未曾料到,一场意想不到的危机,正源于她自己一个微小的、几乎被遗忘的疏忽,悄然而至。

危机源于几天前,她前往广慈医院探查“死信箱”并偶遇林宝卿那次。当时,为了伪装成探病者,更自然地融入环境,她曾在医院走廊与一位清洁工用简单的粤语交谈过两句——关于某个病房的方向。她自认语音生涩,且场合普通,应无大碍。她却低估了对手的细致与敏感度,也忽略了在这座华洋杂处的城市,方言有时比护照更能标识一个人的背景与关联。

这天下午,领事馆内部一场关于近期局势的非正式简报会后,勒克莱尔参赞看似无意地踱到黛的身边,手里把玩着一枚精致的银质打火机,状似闲聊地开口:“拉图尔小姐最近似乎对沪上的医疗资源颇有兴趣?前几日似乎在广慈医院偶遇了您的气韵不凡的身影。”他的语气平淡,嘴角甚至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但那双灰色的眼睛却像两粒冰碴,紧紧锁住黛的反应。

黛心中警铃大作,瞬间意识到医院之行已被察觉。她维持着面部表情的平静,甚至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无奈:“参赞先生消息灵通。一位朋友身体不适,前去探望罢了。没想到租界虽大,熟面孔却总能碰上。”她试图将此事轻描淡写。

勒克莱尔轻轻“咔哒”一声打开打火机盖,幽蓝的火苗蹿起,映照着他毫无温度的眼眸。“探望朋友,自然人之常情。只是……”他顿了顿,火苗熄灭,“我恰好有位线人提及,拉图尔小姐似乎不仅能娴熟运用法语、英语,连颇为难懂的粤语,也能信手拈来?在医院走廊与工友交谈时,发音虽略有生硬,但用词倒是相当地道。真是令人惊讶的语言天赋。”

这番话如同一声惊雷在黛耳边炸响。她使用粤语,本是为了更好地伪装,却成了勒克莱尔怀疑的切入点。他显然调查了她与清洁工交谈的具体内容,甚至评估了她的语言水平。黛迅速冷静下来,大脑飞速运转。否认是徒劳的,只会加深怀疑。她必须给出一个合理且难以核查的解释。

“参赞先生过誉了。”黛微微一笑,眼神坦然,“语言不过是工具。家母早年曾在香港居住过一段时间,我幼时耳濡目染,学了些皮毛,久未使用,早已生疏。那日不过是情急之下,想更清楚地询问病房位置,怕用法语或英语对方听不懂,耽误时间。让您见笑了。”她将原因归结于幼年经历和临时的实用目的,合情合理,且年代久远,难以深究。

勒克莱尔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银质打火机在他指间灵活地翻转:“原来如此。香港……确实是个接触粤语的好地方。只是,”他话锋一转,目光再次锐利起来,“拉图尔小姐或许不知,近来租界内一些不太安稳的因素,似乎与某些精通多种语言、特别是能使用像粤语这类相对隐秘方言的人士,关联颇深。尤其是,当这种语言能力出现在一些……本不该出现的场合时,更容易引人遐想。”他这是在明确警告,已将她的行为与“不安稳因素”潜在关联起来。

黛背后沁出细微的冷汗。勒克莱尔绝不仅仅是偶然发现,他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查,甚至可能对她在医院的一举一动都有所监控。他提及“某些精通多种语言的人士”,是在暗示可能存在一个使用粤语作为联络工具的情报网络?还是仅仅是一种施加心理压力的手段?她感到一张无形的网正在收紧,而网线之一,竟是她自己无意中遗落的方言线头。

离开简报室,黛的心绪难以平静。这次方言引发的危机,从多个角度敲响了警钟:

·职业失误视角:这是她情报工作中一个低级的、却可能致命的疏忽。低估了环境的监控密度和对手的细致程度,在任何细节上的放松都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自我检讨与即时修正至关重要。

·身份暴露风险视角:勒克莱尔的怀疑直接指向她的背景和动机。虽然暂时用借口搪塞过去,但疑窦一旦种下,便会生根发芽。他后续必然会加强对她行动和社交圈的监视。

·文化差异陷阱视角:在上海这样多元的城市,语言是便利的工具,也是危险的标志。一种“非主流”的方言能力,在特定情境下可能成为显眼的靶子。如何更好地隐藏和利用文化背景,是需要重新审视的课题。

·战略反制视角:危机中也蕴含机遇。勒克莱尔此次敲打,反而暴露了他对医院场景的密切关注,以及对“粤语”因素的敏感。这是否意味着,“日晖计划”或相关行动,确实与使用粤语的群体或渠道有关?这或许是一条反向的线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