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砺剑待发

2025-11-02 1998字 0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天启二十年,冬。建安城的冬天从不下雪,但来自安第斯山的寒风依然刺骨。凛冽的风声在耳边呼啸,仿佛是大自然的号角,预示着一场大战的临近。城中的百姓们紧闭门窗,尽量减少外出,而城外的军营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军营校场上,呼出的白气在将士们头顶凝成一片薄雾。曹仁按剑而立,目光如炬,注视着台下正在操演的新式阵法。他身着战甲,威风凛凛,仿佛是守护建安城的神将。在他的指挥下,三千步兵如同一台精密的战争机器,每一个动作都井然有序。

“变阵!”传令兵挥动旗幡,声音洪亮而坚定。三千步兵闻令而动,重甲兵举盾前突,他们的铠甲在阳光下闪耀着冰冷的光芒,仿佛是一堵移动的钢铁城墙。

长枪兵随后跟进,他们的长枪如同一片森林,锋利的枪尖指向敌人,令人不寒而栗。弓弩手在间隙中精准射击,每一箭都带着致命的杀机,射向目标。

与以往不同的是,每个小队中都配有土着投石手,他们灵活机动,专门对付敌军中的特殊目标。

这些投石手来自本地居民,他们从小就在崎岖的山地间生活,练就了一身投掷的绝技。他们手中的石块如同流星一般,准确无误地砸向敌人的要害,让敌军的将领们闻风丧胆。

“停!”曹仁走下将台,亲自调整一个年轻士兵的持盾姿势。他一边示范,一边讲解:“记住,盾不是躲在后面的龟壳,是能撞碎敌人骨头的武器。”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力量,仿佛能够穿透士兵们的心灵,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勇气和斗志。年轻士兵认真聆听,眼神中闪烁着对曹仁的敬仰和对胜利的渴望。

在曹仁的严格训练下,这支军队已经脱胎换骨,他们不仅在战术上有所创新,更在精神上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坚韧和勇气。已经成为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劲旅。

建安城的百姓们对这支军队充满了信心,他们相信,在曹仁的领导下,无论多么强大的敌人,都无法撼动他们的家园。

自从南北局势紧张的消息传来,整个唐汉王国就像一张逐渐拉满的弓。曹植下诏:全军进入战备状态。

军营里,变化无处不在。

工匠营根据南方带回的青铜配方,成功研制出硬度更高的砷青铜,新锻造的矛头在阳光下闪着青灰色的冷光。军械监改进了弩机,射程增加两成,还配备了奇穆人发明的毒液。

更深刻的变化在士兵的构成上。如今军中已有三成士兵是本地土着,他们既继承了汉人的纪律性,又具备土着对环境的适应力。这些士兵被单独编成“山地营”,由夏侯惇亲自训练。

“记住!在雨林里,你们的眼睛要像猎豹,耳朵要像鹿,动作要像蛇!”夏侯惇的独目扫过每一张年轻的面孔。他虽已年过五旬,但示范战术动作时依然矫健如豹。

水师基地内更是一片繁忙景象,人们忙碌而有序地工作着,呈现出热火朝天的氛围。

病愈后的周循,身体尚未完全恢复,但他依然强撑着虚弱的身体,坚持亲自巡视船厂。他缓慢地走着,仔细观察着每一艘正在建造或已经完工的战舰。

新下水的“镇海级”战舰已经增加到了十二艘,每一艘都显得威风凛凛。这些战舰不仅外观雄伟,而且装备精良。每艘战舰都配备了经过改进的投石机和床弩,这些武器的威力比以往更加强大。

此外,林弘从玛雅海图中学来的三角帆技术也被应用到了这些战舰上。这种独特的帆型设计使得船只在逆风行驶时也能够保持一定的速度,大大提高了舰队的机动性和作战能力。

正当周循在船厂巡视时,一名工匠匆匆赶来,向他禀报:“都督,新式火油已经试验成功了!”说着,工匠呈上一罐黑色的粘稠液体。

周循接过罐子,仔细观察着里面的火油。这种火油呈现出深黑色,质地粘稠,散发着一股刺鼻的气味。工匠解释道:“这种火油遇水不灭,一旦粘着物体就会迅速燃烧起来。”

周循眼中闪过一丝兴奋,这种新式火油的出现无疑将给他们的海战带来巨大的优势。他满意地点点头,对工匠们的努力表示赞赏,并下令尽快将这种火油装备到舰队中。

周循(字绍熙)小心地嗅了嗅:“储量如何?”

“足够装备全部主力战舰。”

最让周循欣慰的是水手的变化。三年来,他们不仅熟悉了这片陌生海域的季风、洋流、暗礁,还学会了利用星象、鸟群、甚至水色来导航。

这支海军已经不再是中原水师的复制品,而是真正属于这片海洋的力量。

然而,战争的准备不仅是刀剑之事。

在曹植的授意下,刘晔秘密组建了“间曹”,专门负责敌后情报。他们伪装成商人、医师、甚至奴隶,深入玛雅和奇穆腹地。

这日,刘晔带来重要情报:“玛雅新政变上台的是军事贵族埃克·巴兰,意为‘黑豹’。他主张武力扩张,已经在沿海集结了上百艘战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