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双线并举

2025-11-02 2105字 0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天启二十年,初春。

建安城的柳树刚刚抽芽,一封八百里加急从北方镇北港送至王府。周循在奏报中详细描述了与北方玛雅城邦联盟的第二次交锋,以及更重要的发现——通往东海(大西洋)的航道线索。

与此同时,南方的徐晃也送来军报:靖南堡以南三百里,发现一个拥有发达青铜冶炼技术的奇穆王国,其城邦规模远超印加部落联盟。

王府议事厅内,炭火还未撤去,但气氛已经如同战场般紧张。

“王爷,”曹仁率先发言,手指在地图上划出两条线,“北有玛雅,南有奇穆,皆是劲敌。我军若双线作战,恐力有不逮。”

法正却持不同意见:“镇北港初立,水师新胜,正当趁热打铁。若待玛雅人恢复元气,恐更难对付。”

刘晔沉吟道:“南方奇穆虽强,但其与印加世仇,我可借力打力。北方玛雅跨海而来,其心必异,确应重点防范。”

曹植静静听着众臣争论,目光始终停留在地图上那片广袤的未知领域。良久,他缓缓起身:

“传令:成立南、北两路经略使司。”

众臣肃然。

“北路经略使,由周循担任。”曹植的声音在厅内回荡,“统辖水师主力及陆军一万,以镇北港为基地,继续探索北海航道,相机与玛雅人建立稳定关系。”

“南路经略使,由徐晃担任。统辖陆军一万五千,以靖南堡为基地,向南推进,务必要在雨季前打通通往奇穆王国的通道。”

他看向曹仁:“子孝坐镇定夷关,总揽西线,防范印加反复。”

最后对刘晔道:“国相统筹粮草军械,确保两路供给。”

诏令既下,整个唐汉王国如同精密的机械开始运转。

北路,镇北港。

周循站在新落成的都督府望楼,看着港口内帆樯如林。二十艘主力战舰已经完成整备,正在做最后的补给。

林弘快步登上望楼:“都督,玛雅使者又来了。这次的态度……谦恭了许多。”

来的还是上次那个玛雅贵族,但这次他卸去了所有象征武力的饰物,只穿着一件简单的白色棉袍。

“强大的邻居,”通过通译,玛雅使者说道,“我们的大祭司希望能与你们和平共处。我们愿意开放三个港口供你们贸易,分享北海的海图,只有一个条件——”

“不得在圣海域内捕猎鲸鱼。”

周循与林弘对视一眼。这个条件出乎意料的简单。

“我们可以答应。”周循道,“但我们要派使者前往你们的都城。”

使者犹豫片刻,最终点头:“可以。不过路途遥远,要穿越雨林,翻越群山。”

三天后,一支由二百人组成的使团从镇北港出发。使团正使是毛玠的儿子毛宗,通晓外交;副使是林弘的侄子林远,擅长航海;同行的还有二十名精通各业的学者。

临行前,周循特意交代:“此去不仅要建立邦交,更要详细了解玛雅的历法、建筑、文字,特别是他们的航海技术。”

南路,靖南堡。徐晃的推进则显得艰难许多。

南方的雨林比北部更加茂密,沼泽遍布,毒虫横行。更麻烦的是奇穆人在丛林中设下的重重防线。

“将军,前锋又损失了三十多人。”副将浑身泥泞,左臂还插着一支吹箭,“这些奇穆人太熟悉地形,我们根本找不到主力决战。”

徐晃看着地图上标记的一个个伤亡点,眉头紧锁。传统的汉军战法在雨林中处处受制。

这时,随军的土着向导提议:“将军,为什么不问问那些‘树民’呢?”

“树民”是生活在雨林深处的原始部落,他们与世无争,却对雨林了如指掌。

徐晃亲自带着盐和布匹,深入雨林寻找树民。经过三天的艰难搜寻,终于在一个树屋村落找到了他们。

树民长老起初充满戒备,但当徐晃承诺尊重他们的领地、不破坏圣树后,态度逐渐缓和。

“奇穆人害怕两样东西:雷声和洪水。”长老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每月月圆之后,必有大雨,河水暴涨。”

徐晃恍然大悟。回营后,他立即改变策略。

他命士兵砍伐竹子,制作了大量的响箭——发射时会发出雷鸣般的响声。又暗中在上游筑坝,等待时机。

月圆后的第三天,天空果然乌云密布。就在暴雨倾盆而下的前一刻,汉军全线出击。

数千支响箭破空而起,发出的雷鸣声在雨林中回荡。与此同时,上游的堤坝被掘开,洪水汹涌而下。

奇穆人阵脚大乱,他们以为汉军掌握了呼风唤雨的神力。徐晃亲率重甲步兵直插敌阵,一举击溃奇穆主力。

此战俘获奇穆战士两千余人,更重要的是,缴获了大量青铜武器和农具。

徐晃发现,奇穆的青铜冶炼技术远超同时代的中原,特别是砷青铜的配方,硬度极高。

建安城,王府。南北两路的捷报相继传来,曹植却不敢有丝毫松懈。

“王爷,”刘晔呈上最新的户籍统计,“去岁新增人口三万二千,开垦荒地二十万亩,但军粮储备仍显不足。两路用兵,每日耗费巨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