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这边发出公告后,投标时间定在了一周以后。
除了郑大川公司、阳光集团之外,还有几家国内大型公司先后表示对这个长白山项目看好。
阳光集团由张敏带队,就这么安静的来到北江。
只有手机沟通,没有主动来见宋卿,更没有将李青葵也一同到来之事告诉给他。
宋卿虽然心有不甘,也很想“会一会”张敏,可……现在这个大环境还真与以前不同。
干脆结合之前在小饭馆中吃饭听到的内容,开始想起民生。
可当他真开始关注这些事后才发现一个真正的困难--北江政府确实有些没钱!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同韩春风当面沟通几次,对方都隐约暗示让他帮忙向上面“搞点”。
当然,这个话只能私下来说,用到字面上就叫“争取资金”!
虽然没有当面答应,但宋卿心中已经有了这个念头。
都说新官到任,都会带些资金项目过来。
可他来到北江后还真没有厚着脸皮向省里、部委提过什么要求。
批完手头最后一份关于老旧小区供暖管道改造的紧急报告,宋卿将笔轻轻放下,靠在椅背上,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
文件里“资金缺口巨大”那几个字,像石头一样压在他心上。
他口中喃喃说道:“看来,这次还真得拉下脸来,去上面跑一跑了。”
把康伟叫来,问清楚接下来几天的安排后,他下达了指令:
“明天我去省里一趟,你不用跟着。留在家里,给我盯紧政府那边招标的事,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刻向我汇报。”
康伟点头应下,但犹豫了一下,还是委婉提醒:
“书记,我明白您的急迫。不过……这种事按照惯例,由韩市长出面去协调,或者由分管财政的副市长去汇报,可能更为妥当。”
“您亲自去,姿态会不会显得……太急切了?”
宋卿知道秘书的提醒完全是出于维护他的考量,是官场上最稳妥的做法。
他何尝不知道,一把手亲自去要钱,容易授人以柄,甚至被省里领导看轻。
他苦笑着摇摇头,指着桌上那几份被他用红笔圈画最多的文件——社区托管推广、城区下水道改造、特困职工补贴……
“你看看这些,哪一项能等?哪一项不是老百姓眼巴巴盼着的?”
“他们要是能跑来,早就跑来了。姿态?跟老百姓的实际困难比起来,我个人的姿态不算什么。”
康伟沉默了片刻,又小心翼翼提出一个曾经在北江盛行过的“老办法”:
“书记,或者……我们是不是可以和那几家来投标的大公司……沟通一下?毕竟他们要想在北江落地,为地方做一些公益性的贡献,也是应该的。”
宋卿的脸色瞬间拉了下来,语气严肃:
“康伟,这种话以后想都不要想,更不要说出口!”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楼下院子里飘扬的旗帜,沉声说道:
“我们招商引资,是要营造公平、法治的营商环境,是请他们来共同发展,不是请他们来当‘唐僧肉’的。”
“今天能跟他们摊派民生投入,明天就敢索要其他好处!这与我们发展北江、造福百姓的初心完全背离!此风不可长,这个口子绝不能开!”
“书记,我明白了!是我考虑不周。”
他没有再作声,心里却清楚,宋书记何尝不知道基层的难处?
他提这个建议也并非本意,只是在宋卿到任之前,这几乎是解决资金短缺的“常态”。
他甚至知道,财政局那个上了锁的柜子里,至今还躺着几张几年前给本地几家企业的“借款白条”,成了一笔烂账。
宋卿平息了一下情绪,重新坐回座位,语气缓和了些:
“我知道你是为工作着急。但越是困难的时候,我们越要守住底线。钱的事情,我来想办法。家里的事,你给我看好。”
“是!书记您放心!”
康伟郑重承诺,退出了办公室。
房间里重新安静下来。
宋卿深吸一口气,还是给省委马书记打去电话:
“书书记,我明天想向您汇报点工作。您看……?”
马书记那边好像是在谈事,电话中还有声音传来:“马书记,咱们现在……”
“小宋啊,行,明天上班时过来吧。我等你!”
随即挂断电话。
放下话筒,宋卿的第一感觉就是--马书记的情绪似乎也不太好!
“唉,管不了太多,只能硬着头皮冲了!”
第二天早晨6点,宋卿便安排车来接他。
和往常不同,他这次是要钱,姿态还是要保持的足够谦逊。
一路上,他都在脑海里反复推敲措辞,如何能在几分钟内把北江的困境和最紧迫的需求讲清楚,打动领导。
7点半,他已经来到省委马书记办公室外。
还好,秘书应该早已接到通知,此时在等着他。
“宋书记,您这是?”秘书含笑看着他问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