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除夕米灯

2025-11-02 1952字 0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北疆的除夕宛如一场盛大的狂欢,仿若要将这一年的严寒与辛苦都消融在这无比团圆的时刻。数日之前,一场小雪悄然飘落,给流民营的帐篷和侯府的院墙皆披上了一层薄纱般的白色,恰似为这苍凉的边地裹上了一层素洁的棉衣。那雪花轻柔地堆积,在微风的轻抚下,闪烁着微弱的银光,宛如繁星坠落人间。天尚未完全放亮,流民营里便已炊烟袅袅升腾,蒸馒头的麦香与炖肉的酱香相互交织,在清冷的空气中肆意飘散,撩拨着人们腹中的馋虫。每一缕香气都像是温暖的使者,穿透寒冷的空气,慰藉着人们的心灵,让人感受到新年的气息在悄然弥漫。

苏晚清晨便已起身,被永嘉拉着朝小厨房跑去。永嘉手里紧紧捧着一个布包,里面装着她从京城带来的红糖和芝麻,双眼熠熠生辉,如同璀璨的星辰。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兴奋:“苏晚姐姐,今日咱们做糖馒头!我跟春桃学了好几天,肯定比王府的御厨做得还要美味!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大家品尝后的惊喜表情了。”小厨房中,几个流民妇人早已围在灶台旁忙碌开来,有的揉面,那面团在她们手中翻飞,如同灵动的白蛇;有的剁馅,菜刀落在案板上有节奏地响着,仿佛在演奏一首欢快的乐章。见到苏晚进来,都热情地打着招呼:“苏姑娘来了!这面发得正好,正等你来尝尝碱水的分量呢。苏姑娘啊,你可来了,我们都盼着你呢,有你在,这年夜饭才更有滋味。”

苏晚走过去,捏起一小块面团放入口中细细品尝,微笑着说:“碱水正合适,再醒发半个时辰就能上锅蒸了。对了,昨天让大家准备的米灯材料,都齐全了吗?”一个妇人满脸笑意地点头回应:“都备齐了!糯米粉和灯芯都按你的要求分下去了,阿苦正带着孩子们给灯壳上色呢,还说要画成小兔子的模样,那些孩子可认真了,一个个都像是小艺术家,把自己的愿望都画在了米灯上。”说着,妇人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和美好的憧憬。

正说着,楚宴从外头走了进来,身上还带着细碎的雪沫子,仿佛带着外面的寒意。他的步伐沉稳而有力,每一步都透着军人的坚毅。手上拎着两个大木箱:“刚从军营那边取来的年货,给流民们分一分——里面有棉布、棉花,还有一些糖果,给孩子们当零嘴。这些物资都是将士们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希望能让大家过个好年。”苏晚打开木箱,只见里面的棉布虽颜色素淡,却厚实耐用,能抵御北疆的寒风;糖果则用红纸包裹,散发着淡淡的甜香,宛如一个个小巧的宝藏,承载着对孩子们的关爱。永嘉立刻抓了一把糖果,蹦跳着朝流民营跑去,像一只欢快的小鸟:“我去给孩子们送糖!让他们边吃边做米灯,肯定高兴坏了。这些孩子平时太苦了,希望这点糖果能让他们甜在心里。”

苏晚和楚宴相视一笑,那笑容里饱含着温暖与默契,仿佛在这一刻,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也跟着往流民营走去。远远地就看见阿苦领着一群孩子蹲在空地上,手拿毛笔,蘸着用胭脂和炭灰调和的颜料,在米灯壳上细心地涂画着。有的孩子画了歪歪扭扭的太阳,那太阳虽不规整却充满了童真,仿佛是他们心中希望的象征;有的画了活蹦乱跳的兔子,仿佛要从灯壳上跳跃而出,带着孩子们的欢乐和憧憬;还有的在灯壳上写下了“饱”字——想必是期盼着日日都能饱餐一顿,字里行间透着质朴的愿望,那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简单渴望。看到楚宴手中的糖果,孩子们顿时围了过来,眼睛睁得大大的,像一颗颗明亮的宝石,闪烁着好奇和渴望的光芒,却都乖巧地站着,无人敢伸手去抢,只是静静地等着分糖,那模样既可爱又让人心疼,让人感受到他们在这艰难环境中的懂事和坚强。

“别急,每个人都有份。”楚宴笑着将糖果分发给孩子,他的动作轻柔而耐心,眼神中充满了关爱。阿苦接过糖果,先递给了身边最小的石头:“石头,你先吃,吃完咱们一起把米灯挂起来。石头,这是你的糖果,甜在心里,也要记住这份温暖。”石头捧着糖果,小心翼翼地剥开糖纸,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把糖放入口中,甜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阿苦哥,这糖比红薯还要甜呢!像蜜一样,这是我吃过最甜的东西。”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喜悦和满足,那纯真的笑容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苏晚走到孩子们身边,拿起一个刚做好的米灯,灯壳是用糯米粉蒸制而成,散发着淡淡的米香,中间插着一根棉线灯芯。她微笑着说:“等天黑了,咱们就把灯芯点上,将米灯放入城外的小河中,让它随着水流漂远,这样咱们的心愿就能实现了。孩子们,你们可以把你们的愿望都寄托在米灯上,让它带着你们的希望飘向远方。”孩子们闻言立刻欢呼起来,那欢呼声在流民营上空回荡,像是一群快乐的小鸟在歌唱,手中的画笔都快握不稳了,恨不得天立刻就黑下来,仿佛已经看到了米灯在河中漂流的美丽景象,心中充满了对实现愿望的期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