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未曾料到,炭窑的生意竟会这般如火如荼。自那炭窑开始产出炭来,便似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吸引着各方人士。张老板,那在城中经营多年的老行家,在换得炭火回去之后,不过半日光阴,便如同一阵疾风般,引领着三位商户风风火火地前来寻她。药铺的李掌柜,那是一位对药材呵护备至之人,他满脸忧愁之色,眼中满是担忧,仿佛那珍贵的药材已面临灭顶之灾般,他担心药材受损,那药材在他的药铺里就如他的孩子一般,若因炭火之事而有所闪失,简直如割他的心头肉。绸缎庄的王掌柜,亦是眉头紧皱,那眉头间的褶皱似能夹死苍蝇,他唯恐柔软的布料变得僵硬,失去原有的质感,那些绸缎可都是他的心血之作,若因炭火而毁,他的生意必将遭受重创。而粮铺的赵掌柜更是豪爽直接,大步流星地走上前来,提出愿以两斗糙米换取十斤炭,且还能先将粮食赊予苏晚,他那诚恳之态溢于言表,仿佛生怕苏晚不答应一般,眼中满是期待与信任。
苏晚见此情景,当机立断,那果断的模样犹如一位英明的将领在战场上做出关键决策。她索性在城外精心设立了一个“炭粮兑换点”。此处选在一处平坦开阔之地,周围视野开阔,便于管理和交易。由聪慧机灵的林小满负责登记事宜,林小满手持毛笔,端坐在一张简陋却整洁的桌子前,那毛笔在他手中如灵动的精灵,认真记录着每一笔交易,一丝不苟,眼神中透着专注与认真。阿苦则带领着一群流民们忙碌地送炭、收粮,他们脚步匆匆,却秩序井然,在阿苦的指挥下,如同训练有素的士兵,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项工作。每日天未亮,黑暗中便已能看到商户们赶着马车的身影,那马蹄声在寂静的清晨格外清晰,仿佛是一曲独特的晨之乐章。他们纷纷前来换炭,眼中透着急切与期待,新出窑的炭,宛如炙手可热的珍宝,往往一出炉即被抢购一空,那热烈的场景仿佛一场激烈的争夺战,商户们争先恐后,生怕自己抢不到这宝贵的炭火。
流民们忙于烧炭、送炭,他们的生活因这炭窑而变得忙碌而充实。他们个个灰头土脸,汗水与炭灰交织在一起,却无人抱怨。每烧出一百斤炭,他们便能多换十斗糙米,这糙米对于他们来说,是生活的希望。那糙米不仅足够填饱肚子,让他们不再受饥饿之苦,还能积攒一些粮食以备过冬。在寒冷的冬天,这些粮食就是他们的救命稻草,那希望的光芒在他们眼中闪烁,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星,给予他们力量和勇气。
侯府内也因炭火而温暖如春。以往冬日,那寒冷如恶魔般肆虐在侯府的每一个角落,仅能依靠烧柴取暖。那烟雾弥漫在空气中,刺鼻且令人不适,如同无形的毒雾,让人咳嗽不已。暖意也难以持久,往往刚生起柴火,不一会儿,那温暖便渐渐消散。如今每个房间都置有炭盆,那炭盆中的炭火燃烧着,散发着温暖的红光,如同一个个温暖的小太阳。那暖意融融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温暖的怀抱,下人们干活都更有劲儿了,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他们不再因寒冷而瑟瑟发抖,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楚宴的书房内亦摆放了一个大炭盆,炭火的红光映照在他专注的脸上,为他增添了一份温暖的气息。他凝视着案上堆积如山的换粮账本,那账本上的数字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成就,每一个数字都是他们努力的见证。短短五日便换了三百斗糙米,他嘴角不禁微微上扬,眼中满是欣慰,那欣慰中带着一丝自豪,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努力所带来的成果。
“没想到这些废弃的木料竟能派上如此大用场。”楚宴对苏晚说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惊喜,手中还拿着一块炭,那炭块的质感在他指尖传递,仿佛在诉说着它的故事。“北疆虽尚未通消息,但有这些糙米支撑,至少能坚持到雪停。”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坚定,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那曙光在黑暗中为他们指引着方向。
“待雪停后,咱们还能将炭卖至更远之地。”苏晚笑着回应,她的笑容如同春日暖阳,温暖而明亮,驱散了周围的寒冷与阴霾。“我已与张老板商议妥当,官道一通,他便帮我们把炭运至邻县,换取那边的杂粮。邻县杂粮丰富,定能换得更多。”她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仿佛那美好的画面已在眼前展开,她的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如同璀璨的星辰。
楚宴点头表示赞同,他的眼神中透着信任与支持,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落在苏晚微红的脸颊上。这些日子,她为炭窑与兑换点的事奔波忙碌,早出晚归,那疲惫的身影在晨曦和暮色中穿梭,如同一只不知疲倦的飞鸟。她连饭都未好好吃上一顿,却依旧精神焕发,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她就像一只燃烧的蜡烛,为了大家的生活,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他心中不禁浮现一个念头:若非苏晚,侯府与北疆或许早已陷入混乱。她就像一颗璀璨的星辰,在黑暗中照亮了他们的道路,引领着他们走向光明。她的坚韧与智慧,让他无比敬佩,他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对苏晚的感激与爱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