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功德六万

2025-11-02 1979字 0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昭国春耕甫过,南境流民便如潮水般汹涌而至,拖家带口,肩挑背扛,步履蹒跚却目光灼灼,昭都城门为之大开,迎纳四方流离之民。城外的安置点已扩建三次,仍显局促,新搭建的木屋沿着昭道延展数里,错落排开,炊烟袅袅升起,与晨雾交融,人声鼎沸不绝,孩童嬉闹、妇人低语、老者叹息,汇成一片人间烟火。负责登记的官吏手执毛笔,伏案疾书,登记的手都已微微发酸,指节泛红,口中依旧不停询问,声音沙哑却依旧清晰:“姓名?籍贯?家中几口人?可有伤病?”

“小的名叫陈三,来自江南苏州,携老母亲与妻儿,共四口人。”一个衣衫褴褛却眼神明亮的汉子急忙应答,声音里带着几分疲惫与希冀。身后老母亲怀抱年幼的孙子,孩子裹在粗布襁褓中,怯生生地打量着周遭陌生环境,小手紧紧攥着祖母的衣角。官吏低头在名册上记录,笔尖微顿,忽而抬眼,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抬头笑道:“恭喜你,你是昭国接收的第六万名流民!按规矩,除口粮与安家费外,还可优先分配农具,参与春耕后的水利建设,另加三日劳役减免,工分券也额外多发两成。”

陈三愣住了,眼眶骤然泛红,随即激动得双膝跪地,重重磕下头去,声音哽咽:“谢谢官爷!谢谢昭国!俺们在江南受够了官府盘剥,赋税如山,苛役不断,田地被夺,屋舍被焚,听说昭国百姓能吃饱穿暖,官吏不欺民,特地跋山涉水赶来投奔,没想到……没想到真能过上人的日子,真能重见天日!”

这一幕,恰好被前来巡查的苏晚尽收眼底。她身披素色斗篷,步履轻缓,刚安抚好一户失去亲人的流民,那家老翁抱着亡妻遗物老泪纵横,苏晚亲手为他盖上御寒的棉被,又留下几枚工分券。正欲离开,脑海中突然响起熟悉的系统提示音:“叮!检测到宿主及昭国累计接收流民突破六万,功德值累积至六万,解锁‘连弩车’图纸,并附赠初级机械工学知识模块。”

苏晚心中一喜,强压着激动,指尖微颤,面上却依旧沉静如水,继续缓步查看安置情况。不远处,一片空地上,一群流民正围着几位老工匠学习制作农具,锤声叮当,木屑纷飞。陈三亦在其中,蹲在木墩旁,双手熟练地打磨着锄头柄,神情专注,额上沁出细汗,且学得格外认真。他曾是苏州有名的木匠,精于榫卯机关,因拒绝为当地贪官打造金丝楠木豪宅,被诬以“抗役不尊”之罪,家产抄没,妻儿险遭掳掠,无奈之下才带着家人连夜逃亡。如今能重操旧业,双手不再只为权贵雕梁画栋,而是为百姓打造耕具,还能为昭国效力,他脸上满是久违的干劲与尊严。

“陈三,你这手艺不错啊!”一个工匠看着陈三打磨的锄头,忍不住称赞,拿起细看,“这锄头柄打磨得光滑如镜,握感极佳,锄头刃也锋利,砍硬土也不易卷刃,比我们做的还好,简直像件艺术品。”

陈三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搓了搓粗糙的双手:“俺就是个木匠,只会做点这些粗活。要是昭国需要,俺还能做更复杂的农具,比如水车、犁架……甚至……甚至兵器,俺年轻时也研究过弩机结构,只是未曾实操。”

苏晚闻言,心中一动,眸光微闪。她缓步上前,对着陈三温和地说道:“陈师傅,昭国正需要你这样既有手艺又有骨气的能工巧匠。我听说你会做兵器,不知是否愿意加入兵器坊,为我们的士兵制作武器?昭国不问出身,只重才能,只要你愿意,便可授匠师之职,享官吏俸禄。”

陈三抬头,看到眼前身着凤袍、气质端庄的女子,眉目清丽却自带威仪,身旁侍女恭敬随行,顿时明白这是昭国的皇后娘娘。他连忙躬身行礼,声音颤抖却坚定:“草民陈三,愿为皇后娘娘效力!只要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让昭国更强大,草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纵死无悔!”

苏晚满意地点了点头,眼中含笑:“好!我这就安排人带你去兵器坊报到,你放心,昭国会给你丰厚的工分券,每月另发安家补贴,还会为你的家人安排独院木屋,孩子可入蒙学,老人可享医馆免费诊治。”

回到宫中,苏晚立刻将解锁连弩车图纸的消息告诉了楚宴。楚宴正在查看前线送来的军情,眉头紧锁,战报上写着炎国已在边境集结大军,粮草已备,恐将南侵。听闻后,他猛地站起身,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连弩车!这可是攻城拔寨的利器!能破坚阵、压箭雨,扭转战局的关键!快把图纸拿出来,我们立刻让欧大锤组织工匠研制,务求在炎军来袭前造出可用之器!”

苏晚从系统空间中取出图纸,铺在紫檀木案上。只见图纸上详细绘制了连弩车的结构:以坚硬的百年檀木为车架,经特殊风干处理,轻便而抗压;车架上装有精钢弩床,弩床上可同时架设十支精铁弩箭,箭矢带槽,可快速装填;通过精密的齿轮传动装置,只需一人转动把手,便能实现连发,射速可达每息三箭。弩箭采用百炼精铁打造,箭头呈三棱破甲锥形,能穿透重甲,射程可达三百步,若顺风,甚至可及三百五十步,远超普通弓箭与床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