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廊尽头的感应门无声滑开,一股混杂着打印墨粉与咖啡因的空气扑面而来。李金超站在门框投下的阴影里,下巴微抬,声音里带着经年累月沉淀出的优越感:
“你好,李金超,京城大学经济系第一百三十八届毕业生。经济学博士学位。”
他刻意顿了顿,目光在刘云脸上逡巡,像是要在对方平静无波的表面找出些许涟漪。
刘凌霄——此刻化名“刘云”——迎着他的视线,语气平淡得像在陈述天气:“刘云,第一百四十三届毕业生。四加四金融专业。”
“四加四”三个字像一枚无形的针,轻轻刺破了李金超精心维持的气场。他眼皮几不可察地一跳,下颌线微微收紧。能进那个项目的,要么是手眼通天的世家子弟,要么是智商超群的顶尖天才,无论哪一种,都不是他能轻易摆谱的对象。
“原来是刘师弟。”李金超脸上倨傲的坚冰瞬间消融,换上了恰到好处的热情,甚至向前迈了半步,“欢迎加入第七组。以后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我,必定知无不言。当然,请教秦组长和文姐也一样,他们都很热心。”
一直旁观的秦清磊适时插话,圆胖的脸上堆起和气的笑容:“是啊,刘云同志,别客气。咱们组人少,更该互相照应。”他心思活络,从李金超态度的骤然转变中嗅出了不寻常。这个叫刘云的年轻人,背景恐怕比表面看起来深得多。
“小刘,你就先用这个工位吧。”秦清磊指了指靠窗的一个位置,桌上还散落着些杂物,“这些东西都是你前任留下的,你看看有什么能用的就留下,不需要的就处理掉。”
“前任”和“处理掉”这两个词,被秦清磊说得轻描淡写,却让刘凌霄心头一凛。他想起报到时督导组组长那句语焉不详的“因公殉职”,再环顾这间弥漫着陈旧纸张和阴谋气息的办公室,一丝寒意顺着脊椎悄然爬升。一个督导组队员的死亡,恐怕远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
文莉娜正要上前帮忙收拾,刘凌霄抢先一步拦住了她:“文姐,不用麻烦您了。”他的目光落在她保养得宜、涂着淡粉色蔻丹的手指上,“您这手细皮嫩肉的,哪能干这种粗活。大家手头都有工作,我自己来就行,反正现在组里就我一个闲人。”
他笑了笑,语气轻松,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东西不多,来回两趟就能收拾好。”
文莉娜从善如流,从旁边的置物架上取下一个空纸箱递给他:“那好吧,刘云弟弟你自己收拾。垃圾桶在走廊尽头,用这个装就行。”
“谢谢文姐。”
刘凌霄接过纸箱,开始慢条斯理地整理起来。桌上的东西不多:几支用完的笔芯,一个边缘磨损的笔记本,半盒受潮的茶叶,还有一个造型古朴、表面刻着模糊纹路的金属书立。其他三人重新埋首于自己的工作,办公室里只剩下纸张摩擦和键盘敲击的细碎声响,但刘凌霄能感觉到,那些偶尔投来的目光背后,隐藏着难以言说的审视与猜度。
他不动声色,将清理出的所有个人物品——包括那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金属书立——都装进了纸箱。在抱着纸箱走向走廊尽头的途中,他借着垃圾桶的遮挡,意念微动,箱内物品便悄无声息地转移到了他的灵海空间。这些东西,尤其是那位“前任”的遗物,或许藏着某些线索,值得日后仔细探究。
等他收拾妥当回到工位,墙上的电子钟刚好跳向十二点。
“好了,小刘,吃饭去!”秦清磊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脖颈,“吃完咱们还得赶去新城北墙巡查,这一来一回至少两天,不吃顿好的可顶不住。”
旁边的李金超闻言,胖脸上立刻堆起深有同感的表情:“组长说得对!出了这大门,那条件……啧啧,吃的简直不是人饭!”
刘凌霄点头笑了笑,没多说什么,默默跟上三人的脚步。
督导组的办公室位于地下一层,食堂则在地下一层。四人推开办公室门,瞬间被淹没在喧闹的人潮里。走廊上挤满了前往食堂的人,西装革履的,穿着休闲装的,男男女女,低声交谈着,形成一股嗡嗡的声浪。
文莉娜见刘凌霄目光中略带审视地扫过人群,便侧头低声解释:“咱们督导组下面有将近五十个支队,大的十几人,小的四五人,办公室都集中在这条走廊,所以看起来人多。其实嘛……”她唇角勾起一抹意味不明的浅笑,“摊子这么大,几百号人撒出去,也未必忙得过来。”
刘凌霄表面平静地点点头,心下却是一沉。一个小小的督察组,竟养着如此庞大的闲散人员,而且听秦清磊和李金超之前的语气,这里的福利待遇远超寻常部门。这背后消耗的资源,以及可能滋生的腐败,让他暗自警惕。
四人随着人流走向步行楼梯,准备前往地下二层。楼梯间同样拥挤,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香水、汗液和纸张混合的复杂气味。
就在这时,一个三十多岁、留着平头、国字脸的男人逆着人流挤了过来,看到秦清磊一行人,目光在刘凌霄身上刻意停留了两秒,脸上露出玩味的笑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