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太子承乾不一样

更新时间:2025-05-04 12:45作者:伪戒阅读量:1
    李承乾站出来,是议政殿内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事情,一国储君安守东宫才是本分,外放治理地区的事情,从未听说过。
    
      有道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太子有自己的任务,万一皇帝有所不测,太子要随时上位镇国的,这是大家默认的规矩,可是没想到一向害怕犯错被罚的太子,怎么会在今天突然要出头呢?
    
      “陛下,不可,臣反对。”礼部尚书王硅站出来说道。
    
      接着魏征等人也纷纷开口反对,可是群臣里面唯独国舅长孙无忌没有开口,对于太子的做法不置可否。
    
      皇帝李二沉吟片刻,摇了摇头道:“算了,还是要恪儿去吧,他封号蜀王,现在正在蜀地,距离吐蕃也近便,承乾还是留在长安好好帮忙处理政务好了。
    
      众爱卿说的对,你身为太子,可不能仅仅着眼一处,要放眼整个大唐才是。”
    
      李承乾朗声道:“求父皇恩准!
    
      儿臣少不更事,见识浅薄,蜗居长安从各种奏折里面根本见识不到民间百姓疾苦,杜驸马说过一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
    
      正是因为儿臣身为太子,才需要切身去体会百姓生活,儿臣不想做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
    
      说着还看了杜少清一眼,仿佛又回忆起来当时自己在落霞镇的三月学习一样。
    
      而其他朝臣也都看向了杜少清,对于这句话,不少人小声称赞,能说出这句话,也正符合杜驸马的性格,务实不务虚。
    
      房玄龄劝解道:“太子三思,古往今来多少君主不都是自幼在宫中学习长大,照样治理一国,太子身为储君,下地方磨炼不安全,世间万物也并非只有亲眼所见才能明其道理的。”
    
      房玄龄这话是在提点李承乾,但是他或许是没听懂,或许是懂了而不惧,所以坚持道:“可是又有多少圣明之君是如此?父皇十七岁从军打天下,正是历经磨难看遍一切,才能成为如今为人称道的圣人。
    
      李承乾不敢说胸怀大志,但愿意效仿父皇,何惧危险!”
    
      儿子能够说出这么一番话,李二心里是觉得欣慰的,这个大儿子总算是开窍了,没有辜负自己的期望,但对于他能不能去吐蕃的事情,李二也有些不舍,不是担心吐蕃治理的如何好坏,而是担心儿子的安全,毕竟人生地不熟的。
    
      想到这里,李二抬眼看向了自己的大舅哥长孙无忌,发现对方双眼微闭眉心紧皱,似乎在纠结沉思,但却没有开口的打算,李二又看向了杜少清,众人里面,他是唯一去过西南的人了。
    
      杜少清也看到了对方询问的目光,微微一笑,对着李二恭敬的行礼道:“岳父,如果没有别的事情,小婿请求告退了。”
    
      嗯?这是做什么?不少大臣心说这是朝会,都是公事,你怎么能跟陛下叙旧?
    
      可是杜少清接着说道:“来之前女儿萱萱缠着说要亲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