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萧衍下线

2025-11-02 2114字 0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柳仲礼指挥勤王联军,攻占了东府城门前的青溪东岸,切断侯景军粮路,本来很有希望拖垮叛军。

哪知勤王联军几路人马各打自己算盘,都想抢占有利地形,最先攻进台城,控制皇帝和太子。

于是,他们根本不听柳仲礼这个所谓“盟主”指挥,自主采取行动。

除了李迁仕、樊文皎擅自越过青溪进攻、被叛军全歼外,其余几路人马也违背柳仲礼命令、派小股队伍越过秦淮河作战,但都遭到叛军胖揍。

柳仲礼遇到这种情况,便干脆不再过问他们,只管自己整日饮酒,消磨时间。

勤王联军成了无头苍蝇。

3月初3,南康王萧会理与羊鸦仁、赵伯超约好,三军当夜子时渡河、发动一波猛攻。

可是,到了约定时间,萧会理、赵伯超碰头后,等到天亮也不见羊鸦仁影子。

两支队伍与侯景军交战没多久,赵伯超见势头不妙,再次显露跑路本性,率部撤退。

萧会理部被包围,随即被击溃。他在十几个亲卫拼死护卫下逃回。

侯景将萧会理部下约5000军士头颅割下,堆垒在台城南掖门,第三次制作“京观”。

3月初6,侯景命军士挖渠引玄武湖水淹灌台城,展开猛攻,昼夜不停。

萧纶之子萧坚是柳晶部下禁卫军都督,他率部驻守台城西北角大夏门。

萧坚平常对手下官兵非常刻薄,这时候,他们中有人打起来主意,密谋报复他。

3月12日,萧坚手下书佐董勋、能昙朗联合几人,打开大夏门,引侯景军攻入台城。

当天,台城告破,侯景军占领台城。

皇帝萧衍、太子萧纲被俘。

老将军柳津自杀殉国。

侯景立即将两宫(皇宫、东宫)侍卫全部裁撤,换上自己的军士。

将萧衍、萧纲及一众朝廷大臣全部圈禁。

放纵自己麾下亲兵在台城里大肆扫荡抢劫。

接着,侯景矫诏大赦天下,宣布任命自己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总揽军政大权。

3月14日,侯景派石城公萧大款(萧纲第三子)携萧衍诏书出台城,向勤王军宣布解散联军,各自回归所属州郡。

柳仲礼带领羊鸦仁、王僧辩、赵伯超向侯景投诚。

3月15日,侯景扣下柳敬礼(柳仲礼之弟)、羊鸦仁,允许柳仲礼返回司州、王僧辩返回竟陵就任原职。

侯景随即下令清理城内尸体,打扫街道,修葺房屋……

南梁进入侯景摄政时代。

……

同月,南梁东徐州刺史湛海珍、北青州刺史王奉伯、淮阳太守王榆带着领土、衙署整体投降东魏。

青州刺史明少暇、山阳太守萧邻弃城逃走。

在此之前,王显贵所据寿阳、萧正表所据北徐州于一个月前投降东魏。

东魏因此兵不血刃,吞并了南梁淮河沿线的州郡领土。

同年六月,颖川城破,西魏河南大行台王思政向高澄投降,东魏也收复了被西魏占据的全部失地。

549年5月初2,被幽禁50多天的南梁皇帝萧衍,在台城皇宫里被饿死,享年86岁。

萧衍的一生,各种史书记载评价出入颇大。

总的来说,他登基称帝建立南梁国,给南梁境内带来40多年大致和平安稳时光。

他重视农工商业,南梁经济空前发展。

他非常强调文化重要性,南梁时期的文学、艺术得到长足进步。

他对皇室、贵族、官员非常宽容。因此贪污盛行。

他也关注底层群众的生存处境,想了许多办法从富裕阶层挖出钱财救济贫苦人。

比如他四次投身寺庙,要朝廷官员凑份子钱为自己“赎身”。那些赎身钱都通过寺院施舍给了穷人。

他最大的、也是致命的失误就在对侯景的宽容和藐视。

如果他一开始就对侯景一视同仁,在朝廷大臣们要求将侯景扼杀在弱小时,能够从善如流,及时干掉侯景。他的结局也许不会那么惨。

或者,当侯景的反骨已成、长出羽翼时,他采纳羊侃建议,在采石矶堵住侯景去路,剿平寿阳城断除侯景归路,那么,侯景就没机会做大,以致最后颠覆南梁国。

萧衍一生雄才伟略,最后一招失误、满盘皆输。

这也许就是他的宿命。

……

萧西风一直盯着东魏、西魏、南梁三国动静,尤其是建康城里的变故。

他刚成为阴修时,被前辈们灌输的观念是:阴修绝不能干涉人间事务。

结果,后来的经历证明,只是低阶阴修不能干涉人间事务。

到现在,他成了丰都地府的中高层阴修,接触到的秘密越来越高,这才认识到:人间大事,其实是受阴间操控的。

比如,比东魏弱小得多的西魏,总能在关键时刻躲过东魏的绝杀。

又如,实力强大的南梁,因为一个毫不起眼的侯景而一败涂地。

南梁有庞大的军队,却分为几股势力,各怀鬼胎、互相拆台,反而没有战斗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