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狩寂启程,万法归流
李璟的回归与那隔空捏碎数十“寂灭之眼”的雷霆手段,如同给整个玄朝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原本因寂灭威胁而笼罩的些许阴霾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昂扬的战意与坚定的信念。帝王既已指明方向,庞大的帝国机器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朝着“狩寂”的目标全速运转。
朝天殿朝会后,一道道蕴含着李璟意志与诡道法则的法旨,如同神经网络中的电信号,迅速传达到玄朝的每一个角落。
军机处在秦武的主持下,首先进行了大规模的编制与战术调整。新的“狩寂军团”开始组建,其成员优先从原有精锐中选拔,标准极其苛刻,不仅要求修为精湛、战技高超,更注重心智的坚韧与对诡道、乃至初步接触的心象法门的适应性。陈枭被任命为“狩寂军团”的副统帅之一,负责新战术的研发与人员的特殊培训。
原本的各大主力舰队,也开始换装枢机阁紧急下发的、针对寂灭能量特性的第一批试验型装备。这些装备包括:
· “镇魂”灵子干扰器: 基于心象法门研究,能释放大范围的精神干扰波,扰乱寂灭造物内部的能量脉络与信息传输。
· “破妄”法则解析阵列: 集成于旗舰,能实时分析交战区域的法则稳定性,标记出被寂灭力量扭曲的“异常点”,为精准打击提供引导。
· “噬寂”特种弹药: 弹头内封装了经过处理的、具备极强侵蚀性的诡道符文,能在命中后主动吞噬寂灭能量,延缓其结构重组。
同时,一套全新的、侧重于小队精英作战、法则对抗与信息破袭的战术条例,被迅速编撰并下发至百夫长以上军官,要求尽快熟悉掌握。
枢机阁更是进入了近乎不眠不休的狂热状态。天工先生得到了李璟的亲自召见与点拨,对于如何将诡道法则与心象之力结合,应用于大型战争器械,有了更清晰的方向。灵犀殿内,关于“寂灭之眼”的深度解析仍在继续,但更多的资源倾斜向了“狩寂”兵器的研发。
数个全新的研究项目被立为最高优先级:
· “诡道星网”计划: 旨在构建一个覆盖玄朝疆域的、基于诡道法则的感知与防御网络,用以替代或增强原有的“巡天镜”阵列,能更早、更精准地发现寂灭渗透,并能一定程度上抵抗其法则扭曲。
· “心象武装”计划: 目标是开发出能让普通精锐将士也能初步运用心象之力的外置装备或药剂,短期内提升单兵对寂灭的精神抗性与特殊攻击能力。
· “寂灭之源”推演项目: 集合所有关于寂灭的情报(包括洛渊古籍、多次交战数据、俘获样本分析),由李璟亲自提供部分高阶法则模型,试图逆向推演出寂灭军团的核心架构、指挥模式乃至其“寂灭意志”的可能形态。
在玄舟第七生态区的“洛渊文化保护区”,气氛也发生了显着变化。墨渊、辛符等遗民代表,在得到李璟的正式认可与勉励后,彻底放下了最后的心结,融入玄朝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不再仅仅是被研究者或合作者,而是成为了“狩寂”事业中重要的一份子。
大量洛渊学者被吸纳入枢机阁的相关项目,他们带来的关于寂灭的古老知识、以及洛渊文明独特的灵韵科技,为玄朝的技术突破提供了宝贵的方向与灵感。甚至有一些年轻的、具备修炼资质的洛渊遗民,在经过严格审核后,被允许加入“狩寂军团”的后备培训营,与玄朝本土精英一同接受训练。这种彻底的融合,使得“玄朝”这个概念,开始真正向着多文明融合的“星海帝国”演变。
而“心象玄明计划”的试点基地,在李璟出关后,更是得到了直接的关注与支持。李璟甚至亲自分出一缕神识,观察了试点人员的修炼情况,并对基础观想图进行了一些微调,使其更契合玄朝国运与诡道根基,修炼效率与安全性都得到了提升。
陈枭在履行“狩寂军团”副统帅职责的同时,也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自身修炼与对心象法门的深度挖掘中。有了李璟这位本道源头的存在,他感觉前方的道路更加清晰。他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观想与应用,开始尝试将心象之力与自身的统帅职能相结合。
他在“狩寂军团”的培训中,引入了一种名为“战阵心象”的训练科目。要求以小队为单位,在精诚合作的基础上,共同观想同一幅具有攻击或防御性质的战阵图录。初期效果并不理想,精神力的同步与协调极其困难。但在陈枭的耐心指导和不断调整下,终于有少数精锐小队取得了突破。
当一个小队十名成员的精神力量成功共鸣,共同观想出一面巨大的、燃烧着幽暗火焰的盾牌虚影,并成功抵挡住了一次模拟的寂灭能量冲击时,整个训练场都沸腾了!这意味着,心象之力可以不再是强者的专利,通过战阵配合,普通将士也能凝聚出足以对抗法则侵蚀的力量!这无疑是对抗寂灭军团的又一大利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