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星网疑云,初试锋芒.

2025-11-02 2013字 0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第一百一十二章:星网疑云,初试锋芒

军机处监测到的异常信号,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涟漪虽微,却预示着深水下的动荡。秦武的铁腕命令被不折不扣地执行,整个玄朝的战争机器开始以一种内敛而高效的方式加速运转。

“巡天镜”阵列被催谷到极限,数以万计分布在各关键星域、隐匿于小行星带或星云之中的镜面,将其捕捉到的每一丝宇宙微波、能量涟漪、空间扰动,都实时传回玄舟中枢。枢机阁最顶尖的算师团队,日夜不停地处理着这海量的数据,试图从噪声中剥离出有价值的线索。

同时,隶属于“隐鳞”的精锐侦察小队,乘坐着最新式的、融合了部分寂灭科技(基于之前缴获的残骸逆向研究)的隐匿型侦察舰,如同幽灵般悄无声息地驶出玄朝疆域,潜入那些信号频繁出现的边缘星域。

陈枭在完成了对“心象法门”基础传承的梳理,并指导试点基地步入正轨后,也被秦武紧急召至军机处参与最高级别的军情分析会。

巨大的星域沙盘上,原本模糊的异常信号,在经过精密计算和多方数据印证后,被标记为一个个闪烁的、带着不祥灰色的光点。这些光点散布在玄朝控制区的外围,看似杂乱无章,但当一条条虚拟的连线被勾勒出来时,一张隐约的、松散的、却极具威胁性的包围网雏形,呈现在众人面前。

“目前可以确认,这些信号源并非实体舰队,更像是一种……高级的探测信标,或者说是‘耳目’。”一位枢机阁的算师首席指着沙盘解释道,“它们具备极高的隐匿性和机动性,能够短距离跃迁,且似乎能相互关联,构成一个分布式的感知网络。我们称其为‘寂灭之眼’。”

“目的是什么?仅仅是监视?”一位军团统帅沉声问道。

“不排除监视的可能,但根据其行为模式分析,它们更像是在……测绘。”算师首席调出几组复杂的数据流,“它们在记录星域的空间结构、能量流向、甚至……生命星球的分布与能量等级。这是一种典型的战前侦察行为。”

战前侦察!这四个字让在场所有将领的心都沉了下去。玄朝与寂灭军团的初次接触,虽然以玄朝惨胜并俘获部分技术告终,但那只是一支偏师,甚至可能只是先锋侦察部队。如今,对方的主力似乎终于将目光正式投向了这片星域。

“能否反向追踪,找到这些‘寂灭之眼’的指挥节点,或者它们信息来源的方向?”陈枭开口问道。他对这种隐藏在暗处的窥视感同身受,归途中的那一瞥至今让他心生警惕。

“很难。”算师首席摇头,“它们的通讯方式我们无法完全解析,信号传递似乎涉及高维空间跳跃,难以溯源。而且,我们怀疑,存在一个或多个更高级的、完全隐匿的‘主眼’,在协调整个网络。”

会议室内陷入短暂的沉默。敌暗我明,对方技术诡异且目的明确,形势不容乐观。

“被动防御绝非良策。”秦武打破了沉默,声音铿锵,“既然它们派出了‘眼睛’,那我们就挖掉这些眼睛!同时,主动出击,敲山震虎,看看能不能把后面的大家伙引出来!”

他看向陈枭:“陈统帅,你新近归来,对寂灭的力量特性有最直接的了解,且修为大进。此次‘挖眼’行动,由你全权负责,如何?你需要什么支援,军机处全力配合。”

陈枭没有丝毫犹豫,起身领命:“义不容辞。”他深知,这不仅是一次军事任务,更是验证他融合“心象法门”后实战能力的绝佳机会。

行动计划迅速制定。陈枭并未调动大规模舰队,那样目标太大,容易打草惊蛇。他亲自挑选了一支精干的特别行动队,成员包括他旧部中的精锐,以及试点基地中最早掌握“磐石观”、表现出极强精神稳定性和隐匿能力的几名暗卫,其中就有那位副队长“影煞”。

行动队乘坐的,是枢机阁最新研发的“幽影级”特战舰“潜龙号”。这艘战舰体积不大,但采用了最顶尖的隐匿技术,外壳能模拟宇宙背景辐射,引擎波动被压制到极限,甚至初步应用了基于“心象法门”研究出的、干扰精神探测的灵子屏蔽层。

“潜龙号”如同真正的深海潜龙,悄无声息地驶离玄舟,融入无垠的黑暗。他们的目标,是位于玄朝东北边境,一个异常信号相对密集的、代号“灰烬三角洲”的废弃星域。那里遍布破碎的星球残骸、活跃的能量风暴,环境极其复杂,正是隐匿和设伏的绝佳地点。

航行过程枯燥而紧张。陈枭大部分时间待在舰长室,一边巩固自身修为,一边进一步推演“心象法门”的战斗应用。他识海中的玺印观想愈发凝实,心象之力与诡道本源的融合也更加自如。他甚至尝试着,将一丝心象之力附着在神识探测上,使其具备更强的穿透性与隐匿性。

数日后,“潜龙号”抵达“灰烬三角洲”外围。眼前的星域一片死寂,巨大的行星碎片缓慢翻滚,色彩斑斓却致命的能量潮汐如同缎带般飘荡,远处还有一颗濒死的恒星,散发着暗淡的红光,更添几分诡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