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两根硬骨头

2025-11-02 2149字 0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来到驼城后。

林川派出近百骑斥候,向南搜寻西梁王羯骑主力大营的确切方位。

两百铁匠也在日夜不绝地为驼城骑兵锻制甲片,改进护甲。

而趁着这段空隙,林川派出几支队伍,打着镰刀军旗号,清剿西进商路的顽疾。

不到二十日的功夫,捷报频传。

镰刀军以雷霆之势扫荡西北,盘踞在商路沿途的无定河响马、红柳刀匪、十三盗帮等多年为祸商道的匪帮,被逐一荡平,匪首悬首示众。

与此同时,二狗以精铁贸易和西域商路为诱饵,成功说服盐州谢泓加入合作阵营。

至此,从后世的榆林故地出发,经靖边、宁边、盐池这条关键通道,已被彻底打通。

然而,这仅仅是开端。

从盐池到河西走廊的东大门凉州,其间尚有两根难啃的硬骨头:

一是河西船帮,掌控着黄河上游关键水道及渡口的漕运组织,以向所有经水路运输的货物抽取高额水钱为主要收入,势力盘根错节,在沿河州县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二是盘踞在凉州以东天险石门关的党项羌部落,首领李遵乞自称党项贵族、西夏王族后人,旗下有沿袭西夏军制组建起来的八百铁鹞子重骑和五千步跋军,凶悍异常。

要廓清走廊,稳固后方,厮杀只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绝不能作为主要手段。

毕竟,从驼城到凉州,再至西域,迢迢数千里商路,匪患如野草,杀不尽、斩不绝。

这乱世之中,并非人人皆是不讲道理的亡命之徒。

有人只为苟全性命,有人但求赚取银钱,亦有人心怀故国、待时而动。

和而不同,本是世间常态。

若能寻得共同的利益所在,便能建立起最基础的信任与合作。

至于这份盟约是深是浅,是长是短,便要看合作过程中,各方所能展现出的诚意。

对于河西船帮,其根基在于黄河水道,所求不过一个“利”字。

若能许以重利,保障其生计甚至助其壮大,拉拢结盟当是上策。

若谈不拢,再以兵锋相示亦不为迟。

而石门关的党项残部,则迥然不同。

这些西夏遗族盘踞天险、嗜杀成性,视汉民如草芥,刀锋早已浸透无数鲜血。

其铁鹞子重骑更是凶名赫赫,横行西北多年,寻常兵马难撄其锋。

面对如此顽敌,怀柔示好无异于与虎谋皮。

唯有一战!

必须以雷霆之威正面摧垮其军阵,以铁骑硬撼铁骑,将党项人的骄狂彻底碾碎。

唯有如此,镰刀军的威名方能真正震慑西北。

……

驼城部营地,夜

时近初秋,夜风已带了些许凉意,但驼城部还没有迁回河谷的迹象。

他们的营地,扎在方圆百里最丰饶的一片海子旁。湖水在月光下泛着鳞光,水草肥美,成千上万的水鸟栖息于此,鸣叫声此起彼伏。

去年那场与苍狼部的决战,林大人亲率铁林军将苍狼部大营连根拔起,消息传回时,整个部落都沸腾了。紧随其后,图巴鲁从西梁山带回来那雪白细腻的精盐,更是让许多一辈子只见过粗砺苦盐的部民看得目瞪口呆。

凭借这精盐,图巴鲁已将部落的生意规模扩大数倍,驼城部的日子肉眼可见地红火起来。

如今在族人心中,林川已不仅是恩人,更像是传说中庇佑他们的星辰。

此刻,上千顶牛皮帐篷如同繁星般洒落在海子边的原野上。

炊烟袅袅,人声驼嘶,充满了生机。

最大的中央金顶大帐内,灯火通明,暖意融融。

主人巴罕首领脸上泛着红光,正热情地向主位的林川介绍刚刚抵达的几位贵客:

“大人,这几位都是我们陕北羌人各部的头人,听闻大人在此,特意赶来拜会!”

来的几位头人衣着华贵,神色间既有敬畏也有好奇。

他们所属的这支羌人族群,部落遍布西北,以游牧为生,其中以驼城部势力最大。

巴罕也自然成了他们的核心。

此次聚会,虽名为商讨经略西北商路,实则是带大家来觐见这位如日中天的林大人,确立同盟关系。

简单的寒暄和介绍后,众人按宾主落座。

刚刚完成任务返回的二狗、独眼龙等核心将领也加入了议事。

酒过一巡,巴罕作为东道主,率先将话题引向正轨。

他指着铺在毯子上的羊皮地图,对林川说:“大人,河西船帮图巴鲁之前也打过几次交道,他们收的水钱高,大多时候却是讲规矩的。而且他们大多是灵州本地船夫,要想去凉州,绕不过去……”

林川没有直接回答,反而将目光投向巴罕:“以往你们的商队去凉州,通常是怎么过黄河的?”

巴罕闻言,立刻用眼神示意了一下身旁的图巴鲁。

图巴鲁赶紧向前挪了挪身子,就着铺开的地图,解释道:

“回大人,商队过河,无非是两种老法子:一种是直接渡河,人马货物都到西岸后,全程走陆路。这法子快是快,但陆上不太平,尤其是党项人的游骑神出鬼没,一旦撞上,往往人货两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