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六零章 对策

2025-11-02 2078字 0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尽管心里已然有了一定的准备,可是当得知英亲王阿济格三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而且不仅英亲王本人同时包括多尔衮相当倚重的苏拜、阿尔津,也都下落不明的时候,多尔衮也好,站在多尔衮这边的王公大臣们也好,还是难以置信。

“皇上,当务之急,还是,还是应当考虑对策。”

过了好一阵子,多罗颖郡王阿达礼试探着打破了沉默,提醒了情绪激动不太稳定的多尔衮一句。

多尔衮在没当上这个天眷皇帝之前,虽然也有暴躁易怒的时候,但毕竟少,多数时间在公开场合给人的印象是深沉睿智、谋定而后动的那种。

但是自从去年登基以后,尤其是今年以来,其想要通过议和打开局面,获得喘息之机的战略功败垂成之后,整个人都变得不一样了。

特别是金海镇与辽西兵马重启北伐之后,明军东、西、南三路并进,连战连捷,施加在多尔衮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大。

而多尔衮本人却被他身上的皇位束缚在盛京城内,几乎是动弹不得,对外又做不到如臂使指,哪怕是亲哥哥阿济格,也常常自行其是,以至于他只能眼睁睁看着辽阳易手、广宁易手,整个人都变得愈发敏感多疑了。

虽然他没有得黄台吉的病,但是其情绪表现却和黄台吉得病之后的表现如出一辙,日益敏感多疑,日益暴躁易怒。

加上其登基以后愈发纵酒贪欢,年纪不过才三十出头,整个身体却在快速走下坡路,精力与头脑大不如前。

这个状况,看在阿达礼等人眼中,虽不敢明着劝说,但是心里却跟着着急。

毕竟,现在的内外形势都不太妙,而阿达礼他们跟多尔衮已经绑定在了一起,等于是一条船上的,除了拼力支撑这条船不沉,他们也没有更好的路可走。

“对策?阿达礼你说,该怎么办!”

听见多尔衮的喝问,阿达礼深吸一口气,抛开其他念头,俯身在地说道:

“奴才镇守的内治门、抚近门外,除了少量南朝游骑巡哨之外,并无南朝兵马在外扎营,皇上想知道冷僧机、英亲王下落,不如派可信之人走内治门,往抚顺实地查问!至于北郊、西郊、南郊南朝之大营——”

“你说大小东门外,迄今尚无南朝兵马扎营围堵?”

阿达礼本想将其与其他人商量好的应对南朝兵马围城的策略一起说了的,但却被多尔衮发言给打断了。

于是只得转而回答这个问题。

“回皇上话,正是如此。目前大小北门、大小西门,以及小南门外,皆有南朝兵马扎营围堵,但是大东门、小东门外,自下午未时至今,只见过两次明军巡哨,未见大批人马过来扎营。”

阿达礼如实说道。

“呵呵,老招数了,先是围三缺一,然后一路设伏。看来洪承畴、祖大寿,他们是希望朕,走东门啊!”

“皇上——”

多尔衮话音刚落,跪在另一边的大学士刚林,突然接了个话,似乎是有话要说。

但是多尔衮看了他一眼,挥手制止了他。

“刚林,你有话等一会儿再说。阿达礼,把你的话说完!”

“嗻!”

刚林,阿达礼对视了一眼,同时领命。

然后阿达礼接着说道:

“关于城外南朝的几处连营,皇上叫奴才等人拿出个对策。奴才等,现在已有了一个对策,正要与皇上禀报。”

“说!”

早在下午申时左右,祖大寿、洪承畴大军先后抵达盛京城外扎营的时候,盛京城内包括盛京皇宫大内,很快就都知道了。

一直进退两难、捉襟见肘的多尔衮,虽然在心中已有了主意,但是面对盛京城内甚至是皇宫大内的恐慌情绪,以及八旗内外暗流涌动的反对力量,他还是选择了云淡风轻,镇之以静的处置办法。

一方面,下令严格执行宵禁命令,没有宫中旨意,不许一切官民人等在入夜后随意上街走动。

另一方面,则是命阿达礼、扎哈纳牵头召集亲信大臣,快速商议出一个各方都可以接受的应对之策。

现在,英亲王阿济格兵败的消息又被送入城中,多尔衮恼火之余,更加沉不住气了。

“启禀皇上,我等商议的对策,乃是抽调两黄旗、两蓝旗巴牙喇营精锐,趁着南朝兵马初来乍到,立足未稳,营盘为固,于明日清晨,突袭南朝营地。

“一来挫败南朝兵马之锐气,提振城内八旗之军心。二来试探南朝兵马之实力,侦察其薄弱之处,也为将来做准备——”

“抽调两黄旗、两蓝旗巴牙喇营?也好!那依你们商议的对策,该袭击城外哪一处明军营地?”

多尔衮再次不等阿达礼把话说完,就把他打断了。

不过对于阿达礼他们抽调两黄旗、两蓝旗巴牙喇兵出城突袭明军营地的想法,显然是大体认可的。

“奴才以为,此次突袭,务求必胜,所以应当突袭小南门外那处营地,奴才特意让派人观察过,小南门外南朝兵马似乎多是步卒与辎重,且人马不过五六千而已。我城中若出五六千巴牙喇兵,则足以将其全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