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的指令,如同精密钟表内部最核心的齿轮开始转动,带动了整个帝国庞大而高效的执行机构。
代号“落樱”的计划,在最高保密层级下被全面激活。
其目标清晰,目的明确:
彻底、永久地解决樱花省(原樱花国)的人口问题,为炎国未来的星际战略扫清地面上的潜在冗余与不稳定因素,确保后方绝对纯净与稳固。
计划的制定者们秉承着炎国一贯的实用主义与系统工程思维,力求以最小的外部动静、最高的内部效率和最快的速度,完成这项艰巨的人口清理任务。
整个计划被细致地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如同手术中的两个关键步骤:
首先处理掉组织性强、具有一定反抗能力的军事单位,然后再应对结构松散但数量庞大的平民群体。
第一阶段的目标,直指驻扎在菲士兰群岛的一百八十万樱花国仆从军。
这些部队是在炎国征服樱花国后,由投降的旧军队整编而成,经过多年的征战、思想改造和严酷管理,对炎国的命令形成了较高的条件反射式的服从。
他们被视为炎国在东南亚地区有用的爪牙,但在此刻,却成了需要优先处理的“不稳定资产”。
最高统帅部通过加密频道,向驻菲士兰的樱花国仆从军司令部下达了绝密的“赤道风暴”作战指令。
指令文件措辞严谨,盖着炎国最高军事委员会的鲜红印章,充满了不容置疑的权威性。
文件宣称:帝国在广阔的澳士兰大陆发现了极具战略价值的新型矿藏资源,但该地区尚存部分未被肃清的土着武装及西方渗透势力,严重威胁帝国资源开发计划。
兹命令所有在菲士兰的樱花国仆从军部队,立即结束现有驻防任务,以师团、旅团为基本单位,在两个星期内,分批次、按序列向吕宋岛指定的马尼拉、苏比克等数个大型军港集结。
各部需轻装简从,只携带单兵武器和七日口粮,重型装备及非必要物资原地封存,交由后续接防的炎国本土部队管理。
抵达港口后,立即换乘炎国最新式的“鲲鹏”级战略投送舰,前往澳士兰执行“光荣的先锋登陆与清剿作战任务”。
命令层层下达,在樱花国仆从军内部引起了复杂的反响。
高层军官中,一部分人或许隐隐感到一丝不安——如此大规模、急迫的跨洋兵力投送,却缺乏详尽的敌情通报和作战预案,这不符合炎国军方一贯严谨的风格。
但长期的依附和权力来源于炎国的现实,让他们不敢,也无法提出质疑。
更多的中下层军官和士兵,则在接到命令后,表现出一种混合着迷茫、疲惫以及一丝被“委以重任”的奇特兴奋。
他们早已习惯了被调遣,被用作各种攻坚和消耗战,澳士兰听起来虽然遥远陌生,但或许是一个建立新功勋的机会,至少,能离开湿热的菲士兰丛林。
严密的军事纪律和对炎国强大后勤、科技能力的盲目信任,压制了大多数人的疑虑。
于是,在菲士兰的各处军营、岛屿驻防点,樱花国的士兵们开始打点行装。
绿色的军服如同潮水般,从丛林、从海岸防线撤出,沿着公路、乘坐征用的船只,向着指定的港口汇聚。
整个过程在外人看来,依旧是炎国军事机器高效运转的体现,井然有序,透露着一种冰冷的规范。
在吕宋岛的深水军港,气氛则更加凝重。
港口区域已被炎国最忠诚的近卫师团彻底戒严,无关人员一律不得靠近。
数艘庞大的“鲲鹏”级运输舰静静地停靠在泊位上,它们那灰黑色的庞大舰体犹如浮动的钢铁山脉,散发出令人压抑的气息。
与寻常运输舰不同,这些“鲲鹏”级的舱门更加宽大,内部结构也经过特殊改造。
当第一个整编完成的樱花国步兵师团,迈着还算整齐的步伐,通过架设的舷梯登上首艘运输舰时,他们看到的并非预想中拥挤的舱室和吊床,而是一个异常空旷、灯火通明的主货舱。
在货舱的尽头,一座巨大的、由不明物质构成、表面流淌着幽蓝色能量波纹的圆形门状装置,正无声地矗立着,散发着非自然的微光和一种低沉的、几乎感觉不到的嗡鸣。
负责引导的,是身着黑色制服、面无表情、眼神锐利的炎国“特勤局”人员(系统大兵),而非普通的船务人员。
他们通过扩音器,用冰冷的、事先录制好的樱花国语广播重复着说明:
“注意!此为帝国最新研发的‘量子跃迁传送门’。
为提高投送效率,避免长途海运损耗,所有人员需依次快速通过此门。
传送过程安全无痛,你们将瞬间抵达澳士兰前线集结营地。服从命令,有序通过!”
士兵们面面相觑,眼前这超乎理解的科技造物让他们本能地感到恐惧。
一些士兵踌躇不前,交头接耳。
就在这时,队伍中的炎国军事顾问(实为监军)和特勤局人员眼神一厉,厉声呵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