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军开疆拓土太快,整体架构也要反过来适应大赵的现状。
如今各路兵马很多,比较分散,需要通过军团这种形式给凝聚起来,提高调度和屯田的效率。
同时进一步拓展将士们的晋升渠道。
以白袍军、黑虎军、踏白军等为例,以往节制他们的统帅为统制,统制下设有副统制、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这些都属于高级将领。
而在他们之下还有偏将军、校尉、都尉等等。
可以说非常立体。
赵家军的战力能够提升得这么快,各路大军的晋升渠道明确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只要不断杀敌或者屯田,积累军功,在军中的地位就有望逐渐提升。
而且赵安素来厌恶他人在军功上弄虚作假,单独设立军功营进行核实和查验。
一旦发现问题,无论职位高低,皆是严惩不贷。
不过,各路兵马的统制和副统制都相对固定,哪怕来回轮换,也都是那些熟悉的面孔。
这既不利于他们之间的竞争,也不利于将士们的晋升。
毕竟最高的位置给卡死了。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节制各路兵马的五大军团,也就应运而生了。
赵安除了在各大军团设立上将军和大将军外,还设立了三个辅国大将军。
也就是说,原则上,每个军团的核心层有五人。
但他向来主张宁缺毋滥。
唯有实至名归了,才会提拔。
各大军团的核心层难免会有空缺。
可只要位置在,那么就会激发将军们的斗志,从而多立新功。
另外,他们肯定是先从各路大军的统制和副统制中挑选,各路大军的核心层也就空了出来,让那些战功赫赫的将军晋升。
这样也能培养出更多的大将来。
赵安和萧宁就这件事酝酿已久。
名单也是拟定好的。
京都军团戍守洛京、中原、关中、汉中、朔方等地,很显然是五大军团的核心。
上将军暂由萧宁亲掌,杨无咎很快就会从黑海一带调回来,担任大将军并兼任兵部尚书。
姜还是老的辣。
他的能力在这摆着呢。
理应坐镇洛京,协助萧宁掌控京都军团,同时到兵部发挥更大的作用。
唐绩和唐疆兄弟俩最初镇守函谷关,如今又率兵在朔方和河套屯田,也应由他们担任京都军团的辅国大将军。
北方军团的上将军自是刁莽,贾问心为大将军,楚霜儿为辅国大将军。
武状元于攸表现相当出色,可以提拔为一路兵马的统制了。
西方军团和南方军团接下来肯定会成为大赵的主要作战方向。
赵安已经下令将赵大饼调回,担任南方军团的大将军,上将军则落在钟玉的肩上。
辅国大将军算是给韩阔、卢义和吕三更预留了。
只要他们能在攻灭吐蕃和莫卧儿帝国的战争中立下大功,那便无人能取代他们。
西方军团的上将军是马元超,大将军是蔡奉。
赵安把魏遵、汪陵、宇文钧都给调去了,让他们同任辅国大将军。
也只有这样的超级组合和超高配置,才能让他放心。
西方军团太重要了。
不论是前线,还是后方,都不能出现任何差池。
否则眨眼之间便是战火连天。
这一点儿都不夸张。
从古至今,中原对西域的掌控向来很弱。
大赵立国不久,主要还是靠兵马来镇守。
想要将那么多形形色色,风俗迥异,又没有多少向心力的部族给糅合起来,可是极为困难的。
需要他们刚柔并济,久久为功。
东部军团的上将军,赵安让吕胜暂代。
吕胜做事老道,又是赵家军中出了名的老将,他来坐镇很合适。
而且灭了倭国也是东部军团的主要任务。
他如果觉得是被抬举了,那就灭了倭国给天下人看看。
大将军自是阮鱼。
阮鱼已经把水师给扩充到了二十万。
水师虽属东部军团,但黄河、长江、洞庭湖、北海等江河湖海的巡防也是由他们负责。
南海方向也需要他们分兵镇守和游弋。
当然,他们当前的主要任务还是“屯海”,然后继续洗劫倭国。
赵安还把宗裕、许辽和董禁三人调到了东部军团,将有重用。
宗裕在平定江南和岭南、夺取云州、攻打吐蕃等大战中屡立大功,赵安让他先许辽和董禁一步,成为辅国大将军。
其实许董二人也立下不少战功,但可能会给人感觉差那么点意思。
所以赵安也是准备再等等。
赵家军将星荟萃,足以让他自傲。
不过激励和鞭策他们也是大有门道。
他不希望有任何人躺在功劳簿上,也要让自己麾下的大将都能堂堂正正,名正言顺地坐在该坐的位置上。
名单布告天下后,钟玉迅速发现了端倪。
她笑着询问道:“安哥哥,这就是你登基后想要封王、公、侯的那些人吧?我现在虽乃上将军,但真等你当皇帝了,我可不要那些封号,只想当个贵妃娘娘,嘻嘻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